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阶段肾病综合征患儿的中医证候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11-26页 |
1.1 古代医家对肾病综合征的认识 | 第11-13页 |
1.1.1 病名 | 第11页 |
1.1.2 中医病因 | 第11-12页 |
1.1.3 中医病机 | 第12-13页 |
1.1.4 古代医家治疗水肿的经验 | 第13页 |
1.2 现代医学对肾病综合征的认识 | 第13-16页 |
1.2.1 病理分型 | 第14页 |
1.2.2 发病机制 | 第14-16页 |
1.3 激素治疗及其机理 | 第16-17页 |
1.4 中西结合治疗的优势 | 第17页 |
1.5 现代中医对NS的认识 | 第17-26页 |
1.5.1 病因病机 | 第17-18页 |
1.5.2 现代中医对糖皮质激素的认识 | 第18-19页 |
1.5.3 激素治疗后的病机变化 | 第19-21页 |
1.5.4 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与肾病的关系 | 第21-22页 |
1.5.5 激素治疗各阶段中医证候分布 | 第22-26页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第26-41页 |
2.1 资料与方法 | 第26-28页 |
2.1.1 研究对象 | 第26页 |
2.1.2 观察方法 | 第26-27页 |
2.1.3 西医诊断标准 | 第27页 |
2.1.4 中医证候判定标准 | 第27-28页 |
2.1.5 入选肾病综合征患儿的激素治疗方案 | 第28页 |
2.1.6 观察指标 | 第28页 |
2.1.7 中医证型的判定 | 第28页 |
2.1.8 统计学方法 | 第28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8-41页 |
2.2.1 一般情况 | 第28-29页 |
2.2.2 基线情况 | 第29页 |
2.2.3 不同阶段中医证候的变化 | 第29-41页 |
第三章 讨论 | 第41-44页 |
3.1 本研究的总结与分析 | 第41-44页 |
3.1.1 本虚证候的变化 | 第41-43页 |
3.1.2 标实证的变化 | 第43-44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附录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附件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