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制药化学工业论文--中草药制剂的生产论文

复方巴旦仁颗粒剂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英文缩略语表第10-11页
引言第11-12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18页
    1 巴旦仁第12-13页
        1.1 化学成分第12-13页
            1.1.1 苦杏仁苷第12页
            1.1.2 氨基酸及蛋白质第12页
            1.1.3 脂肪酸第12页
            1.1.4 微量元素第12-13页
            1.1.5 其他成分第13页
        1.2 药理作用第13页
            1.2.1 镇咳平喘作用第13页
            1.2.2 对消化系统的影响第13页
            1.2.3 抗肿瘤作用第13页
            1.2.4 其他作用第13页
    2 神香草第13-14页
        2.1 化学成分第13页
        2.2 药理作用第13-14页
            2.2.1 祛痰、止咳作用第13-14页
            2.2.2 抗哮喘作用第14页
            2.2.3 降血糖作用第14页
            2.2.4 抗衰老作用第14页
            2.2.5 抑菌作用第14页
            2.2.6 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第14页
    3 蜀葵子第14-15页
        3.1 化学成分第14-15页
        3.2 药理作用第15页
            3.2.1 抑菌的作用第15页
            3.2.2 抗抑郁的作用第15页
            3.2.3 对脑缺血的作用第15页
    4 睡莲花第15-16页
        4.1 化学成分第15页
        4.2 药理作用第15-16页
            4.2.1 抗菌作用第15-16页
            4.2.2 神经保护作用第16页
            4.2.3 抗炎的作用第16页
            4.2.4 降血压和降血糖作用第16页
    5 甘草第16-18页
        5.1 甘草中的化学成分第16页
        5.2 甘草的药理作用第16-18页
            5.2.1 抗肿瘤作用第16-17页
            5.2.2 抗炎及抗免疫作用第17页
            5.2.3 抗病毒作用第17页
            5.2.4 止咳、平喘作用第17页
            5.2.5 保肝的作用第17页
            5.2.6 降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第17页
            5.2.7 抗氧化作用第17-18页
第二章 复方巴旦仁颗粒止咳祛痰、解热作用的研究第18-24页
    1 仪器与材料第18页
        1.1 主要仪器第18页
        1.2 材料与试剂第18页
    2 方法第18-20页
        2.1 复方巴旦仁颗粒制备第18页
            2.1.1 复方巴旦仁水提物颗粒的制备第18页
            2.1.2 复方巴旦仁醇提物颗粒的制备第18页
        2.2 对氨水引起小鼠咳嗽次数的影响第18-19页
        2.3 对二氧化硫引起小鼠咳嗽次数的影响第19页
        2.4 对小鼠气管酚红排泌量的影响第19-20页
            2.4.1 模型的建立第19页
            2.4.2 酚红标准曲线的建立第19-20页
        2.5 对酵母菌致大鼠发热的影响第20页
        2.6 数据处理第20页
    3 结果第20-22页
        3.1 对氨水引起小鼠咳嗽次数的影响第20-21页
        3.2 对二氧化硫引起小鼠咳嗽次数的影响第21页
        3.3 对小鼠气管酚红排泌量的影响第21-22页
        3.4 对酵母菌致大鼠发热的影响第22页
    4 讨论第22-23页
    5 本章小结第23-24页
第三章 复方巴旦仁提取工艺的研究第24-33页
    1 仪器与材料第24页
        1.1 主要仪器第24页
        1.2 材料与试剂第24页
    2 实验方法及结果第24-31页
        2.1 提取方法第24页
        2.2 评价指标的建立第24-27页
            2.2.1 筛选指标第24页
            2.2.2 出膏率计算方法第24-25页
            2.2.3 没食子酸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第25-27页
        2.3 复方巴旦仁提取方法的优选第27-31页
            2.3.1 吸水率试验第27页
            2.3.2 单因素试验第27-29页
            2.3.3 正交试验第29-31页
            2.3.4 验证试验第31页
    3 讨论第31-32页
    4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四章 复方巴旦仁颗粒剂成型工艺研究第33-39页
    1 仪器与材料第33页
        1.1 仪器第33页
        1.2 材料第33页
    2 实验方法第33-37页
        2.1 制备工艺的选择第33页
        2.2 筛选指标第33-34页
            2.2.1 制粒情况第33页
            2.2.2 吸湿百分率第33-34页
            2.2.3 粒度第34页
        2.3 干浸膏粉的制备第34页
        2.4 辅料吸湿性考察第34-35页
        2.5 混合辅料的筛选第35页
        2.6 主辅比的筛选第35-36页
        2.7 润湿剂的筛选第36页
        2.8 粘合剂的筛选第36-37页
        2.9 验证试验第37页
    3 讨论第37-38页
    4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五章 复方巴旦仁颗粒质量标准草案及起草说明第39-46页
    1 复方巴旦仁颗粒质量标准(草案)第39-41页
        1.1 处方第39页
        1.2 制法第39页
        1.3 性状第39页
        1.4 鉴别第39页
        1.5 检查第39-40页
            1.5.1 粒度第39页
            1.5.2 水分第39页
            1.5.3 溶化性第39-40页
        1.6 装量差异第40页
        1.7 微生物限度第40页
        1.8 含量测定第40-41页
            1.8.1 甘草酸铵含量测定第40页
            1.8.2 没食子酸含量测定第40-41页
        1.9 功能与主治第41页
        1.10 用法与用量第41页
        1.11 规格第41页
        1.12 贮藏第41页
    2 复方巴旦仁颗粒质量标准起草说明第41-45页
        2.1 鉴别第41页
        2.2 含量测定第41-45页
            2.2.1 甘草酸铵含量测定第41-42页
            2.2.2 没食子酸含量测定第42-45页
    3 本章小结第45-46页
全文总结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49页
致谢第49-50页
作者简介第50-51页
导师评阅表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无酸碱添加剂体系中铑催化C-H活化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
下一篇:AC发泡剂的细化及EVA/AC发泡材料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