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纤维金属层合板介绍 | 第12-14页 |
1.3 纤维金属层合板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3.1 ARALL板材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2 GLARE板材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3 其它纤维金属层合板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4 纤维金属层合板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5 电池包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页 |
1.6 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 | 第18-20页 |
第2章 复合材料层合板理论及失效准则介绍 | 第20-28页 |
2.1 复合材料层合板基础理论 | 第20-22页 |
2.1.1 单层板的应力应变关系 | 第20-21页 |
2.1.2 经典层合板理论 | 第21-22页 |
2.2 复合材料失效准则 | 第22-25页 |
2.2.1 最大应力与最大应变失效准则 | 第23页 |
2.2.2 蔡-希尔(Tsai-Hill)失效准则 | 第23页 |
2.2.3 Hashin失效准则 | 第23-24页 |
2.2.4 Chang-Chang失效准则 | 第24-25页 |
2.3 内聚力单元介绍 | 第25-27页 |
2.3.1 Cohesive单元的本构模型 | 第25-26页 |
2.3.2 Cohesive单元的损伤起始准则 | 第26-27页 |
2.3.3 Cohesive单元的损伤演化规律 | 第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STEEL/GFRP层合板制备和力学性能试验 | 第28-41页 |
3.1 STEEL/GFRP层合板制备 | 第28-31页 |
3.1.1 热模压工艺介绍 | 第28-29页 |
3.1.2 试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 第29-30页 |
3.1.3 制备过程 | 第30-31页 |
3.2 力学性能试验 | 第31-36页 |
3.2.1 拉伸试验 | 第31-34页 |
3.2.2 三点弯曲试验 | 第34-36页 |
3.3 有限元仿真分析 | 第36-40页 |
3.3.1 STEEL/GFRP层合板建模方式 | 第36-37页 |
3.3.2 拉伸试验仿真结果 | 第37页 |
3.3.3 三点弯试验仿真结果 | 第37-4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4章 STEEL/GFRP层合板弯曲性能研究 | 第41-52页 |
4.1 GFRP厚度对STEEL/GFRP弯曲性能的影响 | 第41-45页 |
4.1.1 三点弯试验 | 第41-43页 |
4.1.2 GFRP厚度对弯曲性能的影响 | 第43-45页 |
4.2 钢箔厚度对STEEL/GFRP弯曲性能影响 | 第45-48页 |
4.2.1 三点弯试验 | 第45-46页 |
4.2.2 钢箔厚度对弯曲性能的影响 | 第46-48页 |
4.3 STEEL/GFRP、AL/GFRP和GFRP层合板弯曲性能对比 | 第48-51页 |
4.3.1 三点弯试验 | 第48-50页 |
4.3.2 三种材料弯曲性能对比 | 第50-5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5章 STEEL/GFRP层合板在电池包上的应用 | 第52-64页 |
5.1 电池包简介及设计要求 | 第52-53页 |
5.2 STEEL/GFRP电池包结构设计 | 第53-54页 |
5.3 STEEL/GFRP电池包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54-57页 |
5.3.1 网格划分和单元类型选择 | 第54-55页 |
5.3.2 材料介绍 | 第55页 |
5.3.3 连接方式 | 第55页 |
5.3.4 电池包有限元模型 | 第55-56页 |
5.3.5 载荷与接触 | 第56-57页 |
5.4 STEEL/GFRP电池包挤压仿真分析结果 | 第57-61页 |
5.4.1 电池包箱体变形结果分析 | 第57-59页 |
5.4.2 电池模组变形结果分析 | 第59-60页 |
5.4.3 附属件变形结果分析 | 第60-61页 |
5.5 钢制电池包挤压仿真分析结果 | 第61-62页 |
5.6 仿真结果对比 | 第62-63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64-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3-74页 |
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申请的专利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