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梁祠汉画像石故事叙述方法与图像表现研究--以《鲁义姑姊》为例
| 摘要 | 第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引言 | 第6-7页 |
| 一、武梁祠汉画像石的背景与功能 | 第7-8页 |
| 1.1 武梁祠汉画像石的政治与文化背景 | 第7页 |
| 1.2 武梁祠汉画像石中历史故事的宣教功能 | 第7-8页 |
| 二、《鲁义姑姊》的故事图像叙述方法 | 第8-11页 |
| 2.1《鲁义姑姊》的故事、价值取向及画像石内容 | 第8-9页 |
| 2.1.1《鲁义姑姊》的故事由来及价值取向 | 第8页 |
| 2.1.2《鲁义姑姊》画像石内容 | 第8-9页 |
| 2.2 片段定格式的内容剪裁方法 | 第9-10页 |
| 2.2.1 片段式的图像叙事 | 第9-10页 |
| 2.2.2 定格式的情节表现 | 第10页 |
| 2.3 画龙点睛式的故事高潮表现 | 第10-11页 |
| 2.3.1 戏剧冲突的故事情节 | 第10-11页 |
| 2.3.2 激烈紧张的运动场面 | 第11页 |
| 2.4 相辅相成式的图文结合 | 第11页 |
| 三、《鲁义姑姊》的人物造型特色 | 第11-14页 |
| 3.1 写意、平实的人物性格表现 | 第11-13页 |
| 3.1.1 程式化的人物表情 | 第11-12页 |
| 3.1.2 富有意味的人物身形 | 第12-13页 |
| 3.2 粗线条粗轮廓、剪影风格的人物造型特色 | 第13-14页 |
| 3.2.1 拙笨、夸张的粗放的动态表现 | 第13页 |
| 3.2.2 装饰化、平面化的剪影式的服饰风格 | 第13-14页 |
| 四、《鲁义姑姊》的画面构图方式 | 第14-19页 |
| 4.1 相得益彰的正负形关系 | 第14-15页 |
| 4.1.1 凸显画面节奏的正负形设计 | 第14-15页 |
| 4.1.2 表现故事情节的画面正形的节奏安排 | 第15页 |
| 4.2 点线面结合的刻画语言 | 第15-17页 |
| 4.2.1《鲁义姑姊》画像石中的“点” | 第16页 |
| 4.2.2《鲁义姑姊》画像石中的“线” | 第16-17页 |
| 4.2.3《鲁义姑姊》画像石中的“面” | 第17页 |
| 4.3 动静结合的图形语言 | 第17-18页 |
| 4.3.1 极富速度感的有机图形运用 | 第17-18页 |
| 4.3.2 具有稳定性特质的三角形表现 | 第18页 |
| 4.4 错落有致的画面分割手法 | 第18-19页 |
| 结语 | 第19页 |
| 参考文献 | 第19-21页 |
| 专业能力展示 | 第21-27页 |
| 致谢 | 第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