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11页 |
| ABSTRACT | 第11-12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18页 |
|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 ·研究现状综述 | 第13-15页 |
| ·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现状综述 | 第13-14页 |
| ·汽车产业竞争力研究现状综述 | 第14-15页 |
| ·研究内容、方法和创新点 | 第15-18页 |
|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7-18页 |
| 第2章 相关理论方法 | 第18-23页 |
| ·国家"钻石"理论 | 第18-19页 |
| ·产业集群理论 | 第19-23页 |
| ·产业集群的特征 | 第20页 |
| ·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 | 第20-23页 |
| 第3章 国内其他地区汽车产业发展模式及其经验借鉴 | 第23-35页 |
| ·国内外汽车产业发展状况 | 第23-26页 |
| ·国内其他地区汽车产业发展模式 | 第26-30页 |
| ·完全自主开发模式 | 第26-28页 |
| ·技术引进模式 | 第28-29页 |
| ·合作并模仿的自主开发模式 | 第29页 |
| ·跳代发展模式 | 第29-30页 |
| ·四种模式的比较 | 第30-33页 |
| ·株洲可借鉴的经验 | 第33-35页 |
| 第4章 株洲市汽车产业现状分析及问题 | 第35-51页 |
| ·株洲市汽车产业现状 | 第35-37页 |
| ·概况 | 第35-36页 |
| ·主要汽车零部件企业情况 | 第36-37页 |
| ·株洲市周边地区汽车产业情况分析 | 第37-39页 |
| ·株洲市汽车产业竞争优势分析 | 第39-45页 |
| ·要素状况 | 第39-41页 |
| ·需求状况 | 第41-42页 |
| ·相关产业与辅助产业的状况 | 第42-43页 |
| ·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对手 | 第43-44页 |
| ·机会 | 第44-45页 |
| ·政府 | 第45页 |
| ·株洲市汽车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 第45-50页 |
|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45-47页 |
| ·发展目标不明确,发展定位不清晰 | 第45-46页 |
| ·企业规模小,盈利能力差 | 第46页 |
| ·产业链条短,本地配套能力差 | 第46-47页 |
| ·产品附加值低 | 第47页 |
| ·自主研发、技术创新能力弱 | 第47页 |
| ·原因分析 | 第47-50页 |
| ·缺乏高素质专业人才 | 第47-49页 |
| ·政府支持力度不够 | 第49页 |
| ·企业体制机制不顺畅,社会负担较重 | 第49页 |
| ·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资金保障 | 第49-50页 |
| ·小结 | 第50-51页 |
| 第5章 株洲市汽车产业发展对策 | 第51-61页 |
| ·株洲市汽车产业未来五年发展方向与目标 | 第51-53页 |
| ·指导思想 | 第51页 |
| ·总体目标 | 第51页 |
| ·发展定位 | 第51-52页 |
| ·发展重点 | 第52-53页 |
| ·株洲市汽车产业发展对策 | 第53-61页 |
| ·重点扶持关键性企业 | 第53页 |
| ·做大做强零部件产业 | 第53-55页 |
| ·发展壮大本土零部件企业 | 第53-54页 |
| ·加强汽车零配件项目招商 | 第54页 |
| ·做深做出产业链条 | 第54-55页 |
|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 第55页 |
| ·大力推进技术创新 | 第55-56页 |
|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 第55-56页 |
| ·加大产品和技术开发投入 | 第56页 |
| ·建立健全新型的自主开发投入体制 | 第56页 |
| ·加强共性、基础性关键技术的攻关和适用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 | 第56页 |
| ·加强人才培育和引进 | 第56-57页 |
| ·高瞻远瞩,制定人才发展规划 | 第56-57页 |
| ·立足竞争,引进优秀人才 | 第57页 |
| ·从长计议,培养人才 | 第57页 |
| ·科学管理,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 | 第57页 |
| ·着力改善投融资环境 | 第57-58页 |
| ·构建多元投入模式,扩大资金来源渠道 | 第58页 |
| ·健全风险投资机制 | 第58页 |
| ·加强财税支持 | 第58页 |
| ·支持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 第58页 |
| ·充分发挥政府及中介机构的作用 | 第58-61页 |
| ·科学定位,正确引导 | 第58-59页 |
| ·优化产业投资环境 | 第59页 |
| ·制定产业发展政策 | 第59-60页 |
| ·充分发挥汽车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作用 | 第60-61页 |
| 结束语 | 第61-62页 |
| 致谢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