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量子玻色—费米模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2 相关研究工作 | 第14-16页 |
1.2.1 光量子计算方法 | 第14-15页 |
1.2.2 光量子计算技术 | 第15页 |
1.2.3 光量子计算实验 | 第15-16页 |
1.3 课题的研究内容与贡献 | 第16-17页 |
1.4 论文结构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基于纠缠光子的玻色-费米量子模拟方法 | 第18-39页 |
2.1 背景知识 | 第18-27页 |
2.1.1 量子态、量子叠加、量子测量和量子纠缠 | 第18-24页 |
2.1.2 玻色子、费米子和全同性原理 | 第24-25页 |
2.1.3 Fock态和产生湮灭算子 | 第25-27页 |
2.2 纠缠光子模拟玻色子和费米子的方法 | 第27-29页 |
2.3 典型量子演化网络下的双粒子演化行为分析 | 第29-38页 |
2.3.1 单个分束器 | 第30-32页 |
2.3.2 两级分束器网络 | 第32-38页 |
2.4 小结 | 第38-39页 |
第三章 可编程量子模拟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 第39-45页 |
3.1 基于量子协处理器的可编程结构 | 第39-40页 |
3.2 量子语句与运行机制 | 第40-44页 |
3.3 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可编程量子模拟系统的量子协处理器设计 | 第45-56页 |
4.1 量子协处理器的组成与结构 | 第45页 |
4.2 偏振纠缠双光子源设计 | 第45-53页 |
4.2.1 基本原理 | 第46-47页 |
4.2.2 理论推导和参数设计 | 第47-51页 |
4.2.3 偏振纠缠双光子源光路设计 | 第51-53页 |
4.3 纠缠态控制及分束器网络设计 | 第53-55页 |
4.3.1 纠缠态控制 | 第53-54页 |
4.3.2 分束器网络设计 | 第54-55页 |
4.4 小结 | 第55-56页 |
第五章 可编程量子模拟系统的经典主处理单元设计 | 第56-62页 |
5.1 经典主处理单元的组成与结构 | 第56页 |
5.2 控制接口模块和测量接口电路 | 第56-59页 |
5.3 监控程序与用户程序设计 | 第59-61页 |
5.4 小结 | 第61-62页 |
第六章 可编程量子模拟系统的实现与评测 | 第62-75页 |
6.1 系统实现 | 第62-63页 |
6.2 性能评测 | 第63-74页 |
6.2.1 偏振纠缠双光子源的评测 | 第63-74页 |
6.2.2 全系统的评测 | 第74页 |
6.3 小结 | 第74-75页 |
第七章 结束语 | 第75-77页 |
7.1 工作总结 | 第75-76页 |
7.2 研究展望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6页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