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磷虾群算法的主动配电网动态重构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5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3-14页 |
1.2 主动配电网概述 | 第14-17页 |
1.2.1 主动配电网定义 | 第15页 |
1.2.2 主动配电网与传统配电网的区别 | 第15-17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23页 |
1.3.1 主动配电网的发展动态 | 第17-19页 |
1.3.2 静态重构 | 第19-20页 |
1.3.3 动态重构 | 第20-23页 |
1.4 本文工作 | 第23-25页 |
第2章 分布式能源及其对配电网的影响 | 第25-34页 |
2.1 引言 | 第25页 |
2.2 分布式能源概述 | 第25-26页 |
2.3 常见分布式能源的数学模型 | 第26-30页 |
2.3.1 光伏发电数学模型 | 第26-27页 |
2.3.2 风力发电数学模型 | 第27-28页 |
2.3.3 燃料电池数学模型 | 第28-29页 |
2.3.4 可入网电动汽车数学模型 | 第29-30页 |
2.4 含分布式电源的潮流计算方法 | 第30-33页 |
2.4.1 前推回代潮流计算法 | 第30-32页 |
2.4.2 基于回路分析的潮流计算法 | 第32-33页 |
2.4.3 隐式Zbus潮流法 | 第3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基于磷虾群算法的主动配电网静态重构 | 第34-49页 |
3.1 引言 | 第34页 |
3.2 磷虾群算法概述 | 第34-35页 |
3.3 应用磷虾群算法的静态重构方法 | 第35-44页 |
3.3.1 考虑网络抗毁性的配电网重构模型 | 第35-36页 |
3.3.2 入网分布式电源负荷处理方法 | 第36-38页 |
3.3.3 配电网重构对象处理方法 | 第38-41页 |
3.3.4 主动配电网静态重构方案 | 第41-44页 |
3.4 算例分析 | 第44-48页 |
3.4.1 传统配电网重构 | 第44-46页 |
3.4.2 主动配电网无故障静态重构 | 第46-47页 |
3.4.3 主动配电网故障重构 | 第47-4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4章 基于CLARANS聚类算法的负荷时段划分 | 第49-60页 |
4.1 引言 | 第49页 |
4.2 基于蒙特卡洛法的日负荷状态模拟 | 第49-53页 |
4.2.1 光伏发电随机概率模型 | 第49-50页 |
4.2.2 风力发电随机概率模型 | 第50页 |
4.2.3 可入网电动汽车随机概率模型 | 第50-51页 |
4.2.4 主动配电网日负荷状态模拟 | 第51-53页 |
4.3 基于CLARANS算法负荷时段划分方法 | 第53-56页 |
4.3.1 CLARANS算法概述 | 第53页 |
4.3.2 灰色关联分析法计算结点代价 | 第53-55页 |
4.3.3 主动配电网负荷状态时段划分流程 | 第55-56页 |
4.4 算例分析 | 第56-5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5章 基于改进磷虾群算法的主动配电网动态重构 | 第60-79页 |
5.1 引言 | 第60页 |
5.2 主动配电网动态重构模型 | 第60-63页 |
5.2.1 目标函数 | 第60-61页 |
5.2.2 约束条件 | 第61-63页 |
5.3 主动配电网随机潮流计算方法 | 第63-64页 |
5.4 磷虾群算法改进策略 | 第64-67页 |
5.4.1 反向学习初始化 | 第64页 |
5.4.2 精英保留机制 | 第64-65页 |
5.4.3 高精度局部寻优 | 第65-66页 |
5.4.4 自适应“扰动” | 第66页 |
5.4.5 混沌Logistic映射策略 | 第66-67页 |
5.5 主动配电网动态重构流程 | 第67-70页 |
5.6 算例分析 | 第70-78页 |
5.6.1 不考虑电动汽车负荷调控 | 第70-76页 |
5.6.2 考虑电动汽车负荷智能调控 | 第76-78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79-82页 |
1. 本文主要工作 | 第79-80页 |
2. 后续研究展望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1-92页 |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第92-93页 |
附录C (仿真测试相关数据) | 第93-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