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栖凤湖》的题材准备 | 第11-18页 |
第一节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 第11-14页 |
一、湘西自然特征和人文情怀 | 第11-13页 |
二、《栖凤湖》的创作缘起 | 第13-14页 |
第二节 研究经典、感受经典 | 第14-18页 |
一、理论梳理 | 第14-15页 |
二、创作准备 | 第15-18页 |
1 临摹 | 第15-17页 |
2 写生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栖凤湖》的创作实践 | 第18-26页 |
第一节 由“眼中之山”到“笔下之山”的转化 | 第18-21页 |
一、由“形”到“意”的转化 | 第18-19页 |
二、由“物”到“笔墨”的转化 | 第19-21页 |
第二节 山水画图式的探索 | 第21-26页 |
一、山水画传统图式的分析 | 第21-22页 |
二、山水画现代图式的转型 | 第22-26页 |
第三章 《栖凤湖》的创作感受 | 第26-28页 |
结语 | 第28-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0页 |
附录1 | 第30-31页 |
附录2 | 第31-32页 |
致谢 | 第32-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