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第1章 前言 | 第9-11页 |
1.1 选题的目的 | 第9页 |
1.2 选题意义 | 第9-11页 |
第2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2.1.1 有关于国内苗族传统武术文化的研究 | 第11-12页 |
2.1.2 有关于云南苗族传统武术文化的研究 | 第12-13页 |
2.1.3 关于苗族传统武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相关研究 | 第13-14页 |
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第3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5-17页 |
3.1 研究对象 | 第15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3.2.1 文献资料法 | 第15页 |
3.2.2 实地调查法 | 第15-16页 |
3.2.3 专家访谈法 | 第16页 |
3.2.4 逻辑分析法 | 第16-17页 |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 第17-50页 |
4.1 苗族的源流 | 第17-19页 |
4.2 文山州苗族的分布 | 第19-20页 |
4.3 苗族传统武术的起源文化探析 | 第20-21页 |
4.4 文山州苗族传统武术与宗教巫术的联系 | 第21-22页 |
4.5 文山州苗族传统武术的拳种 | 第22-28页 |
4.5.1 文山州苗族传统武术的拳术 | 第22-24页 |
4.5.2 文山州苗族传统武术的兵器 | 第24-28页 |
4.6 文山州苗族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 | 第28-33页 |
4.6.1 物质层面的传承 | 第28-29页 |
4.6.2 制度层面的传承 | 第29-33页 |
4.7 文山州苗族传统武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困境 | 第33-37页 |
4.7.1 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落后,组织管理体制不健全 | 第34页 |
4.7.2 传承方式多样,却难以跨越历史局限性 | 第34-35页 |
4.7.3 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歪曲了苗族武术本质 | 第35-36页 |
4.7.4 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识失位,不利于传承与发展 | 第36-37页 |
4.8 文山州苗族传统武术文化的发展创新 | 第37-42页 |
4.8.1 技术表现形式多样化 | 第37-38页 |
4.8.2 武术影视的开发和利用 | 第38页 |
4.8.3 旅游、民俗的互动开发 | 第38-39页 |
4.8.4 设立苗族传统武术发展基金会 | 第39-40页 |
4.8.5 重视苗族传统武术史的研究 | 第40-42页 |
4.9 文山州苗族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策略 | 第42-50页 |
4.9.1 苗族武术文化享受非物质文化遗产待遇 | 第42-46页 |
4.9.2 让文山州苗族武术进入学校体育教学 | 第46-48页 |
4.9.3 让文山州苗族武术走向竞技舞台 | 第48-50页 |
第5章 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附录 | 第55-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