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林业基础科学论文--森林生物学论文--树木学论文

三峡库区消落带人工林三个主要树种的生长、叶片分解及其修枝强度研究

摘要第9-12页
ABSTRACT第12-16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17-29页
    1.1 水淹对树木生长生理影响研究现状第18-21页
        1.1.1 水淹对树木光合生理的影响第18-19页
        1.1.2 水淹对树木生长的影响第19-21页
    1.2 叶片分解及养分释放研究现状第21-25页
        1.2.1 叶片分解速率的变化第22-23页
        1.2.2 叶片养分释放量的变化第23-25页
    1.3 树木修枝管理研究现状第25-27页
    1.4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第27-29页
第2章 绪论第29-35页
    2.1 立题依据第29-31页
    2.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31-32页
    2.3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第32-33页
        2.3.1 研究目标第32页
        2.3.2 研究内容第32-33页
    2.4 创新点第33-34页
    2.5 研究技术路线第34-35页
第3章 三峡库区消落带周期性水淹对落羽杉、池杉和旱柳光合及生长的影响第35-51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37-39页
        3.1.1 研究地点及材料第37-38页
        3.1.2 研究方法第38页
        3.1.3 测定方法第38-39页
        3.1.4 统计分析第39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39-45页
        3.2.1 三树种叶片色素含量变化第39-40页
        3.2.2 三树种叶片气体交换参数变化第40-42页
        3.2.3 三树种生长变化第42-43页
        3.2.4 三树种相对生长速率变化第43页
        3.2.5 相关性分析第43-44页
        3.2.6 单位面积叶片产量第44-45页
    3.3 讨论与结论第45-51页
        3.3.1 周期性淹没对植物光合色素的影响第45-46页
        3.3.2 周期性淹没对植物光合特性的影响第46-48页
        3.3.3 周期性淹没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第48-50页
        3.3.4 结论第50-51页
第4章 落羽杉、池杉和旱柳叶片在三峡库区消落带的分解及养分释放第51-73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52-55页
        4.1.1 实验材料及地点第52-53页
        4.1.2 实验设计第53-54页
        4.1.3 指标测定第54-55页
        4.1.4 数据分析第55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55-68页
        4.2.1 叶片初始元素含量第55-59页
        4.2.2 叶片在不同海拔中的干质量损失率变化第59-60页
        4.2.3 叶片在不同海拔中的元素释放率变化第60-63页
        4.2.4 相关性分析与通径分析第63-66页
        4.2.5 养分释放负荷第66-68页
    4.3 讨论与结论第68-73页
        4.3.1 水淹对树木叶片分解的影响第68-69页
        4.3.2 水淹对树木叶片养分释放的影响第69-71页
        4.3.3 结论第71-73页
第5章 模拟消落带上部水淹深度变化对落羽杉、池杉和旱柳叶片分解及养分释放的影响第73-85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74-76页
        5.1.1 实验材料第74页
        5.1.2 实验设计第74-75页
        5.1.3 指标测定第75页
        5.1.4 数据分析第75-76页
    5.2 结果与分析第76-82页
        5.2.1 初始叶片质量和水体物理环境变化第76-77页
        5.2.3 叶片分解率变化第77-78页
        5.2.4 叶片元素释放率变化第78-80页
        5.2.5 叶片元素释放量变化第80-82页
    5.3 讨论与结论第82-85页
        5.3.1 叶片质量对分解和元素释放的影响第82-83页
        5.3.2 水淹深度对叶片分解和元素释放的影响第83-84页
        5.3.3 结论第84-85页
第6章 模拟消落带上部水温变化对落羽杉、池杉和旱柳叶片分解及养分释放的影响第85-97页
    6.1 材料与方法第86-88页
        6.1.1 实验材料第86页
        6.1.2 实验设计第86-87页
        6.1.3 指标测定第87-88页
        6.1.4 数据分析第88页
    6.2 结果与分析第88-94页
        6.2.1 叶片初始元素含量第88-89页
        6.2.2 叶片分解率变化第89-90页
        6.2.3 叶片元素释放率第90-94页
    6.3 讨论与结论第94-97页
        6.3.1 叶片化学性质对分解和养分释放的影响第94-95页
        6.3.2 温度对分解和养分释放的影响第95-96页
        6.3.3 结论第96-97页
第7章 不同修枝强度对三峡库区消落带落羽杉、池杉和旱柳光合及生长的影响第97-109页
    7.1 材料与方法第98-101页
        7.1.1 实验样地介绍第98-99页
        7.1.2 实验设计第99-100页
        7.1.3 指标测定第100页
        7.1.4 数据分析第100-101页
    7.2 结果与分析第101-105页
        7.2.1 不同修枝强度对3种树木光合的影响第101页
        7.2.2 不同修枝强度对3种树木比叶面积的影响第101-102页
        7.2.3 不同修枝强度对3种树木生长的影响第102-105页
    7.3 讨论与结论第105-109页
        7.3.1 修枝对树木光合的影响第105-106页
        7.3.2 修枝对树木叶片形态的影响第106页
        7.3.3 修枝对树木生长的影响第106-108页
        7.3.4 结论第108-109页
第8章 结论与展望第109-111页
    8.1 主要研究结论第109-110页
    8.2 展望第110-111页
参考文献第111-139页
致谢第139-141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文章第141页

论文共1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品种耐碱性生理差异及硅诱抗效应
下一篇:荒漠草原局域短花针茅群落构建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