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园林规划与建设论文--园林艺术论文

玛莎·施瓦茨的园林审美价值取向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18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2页
    1.2 研究的目的以及意义第12-13页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3-15页
        1.3.1 国内研究动态第13-14页
        1.3.2 国外研究动态第14-15页
    1.4 研究内容第15-17页
    1.5 技术路线第17-18页
2. 立论与研究方法第18-28页
    2.1 关于玛莎·施瓦茨的概况第18-20页
        2.1.1 玛莎·施瓦茨的生平经历与创作历程第18-19页
        2.1.2 玛莎·施瓦茨的设计风格第19-20页
        2.1.3 玛莎·施瓦茨的园林对现代园林的影响第20页
    2.2 玛莎·施瓦茨审美价值取向问题第20页
    2.3 理论基础第20-27页
        2.3.1 审美主体与审美价值第22-24页
        2.3.2 审美客体与审美价值第24-26页
        2.3.3 审美主体与客体的关系第26-27页
    2.4 研究方法第27-28页
3. 玛莎·施瓦茨的园林审美内化过程第28-42页
    3.1 艺术与景观的初步结合第28-31页
        3.1.1 充满创新与情感式语言第29页
        3.1.2 波普艺术的追随第29-30页
        3.1.3 来源生活与高于生活第30-31页
    3.2 艺术与景观思潮的深化第31-35页
        3.2.1 彼得沃克和极简主义的影响第32-33页
        3.2.2 三维空间与四维时间的结合第33-35页
        3.2.3 大地的语言形式——基地文脉第35页
    3.3 先锋的观念思想——追求与众不同第35-42页
        3.3.1 风格的多元化第37页
        3.3.2 观念的进阶:思想当作艺术品第37-38页
        3.3.3 真我的本质追求第38-42页
4. 玛莎·施瓦茨园林审美价值取向分析第42-64页
    4.1 “世俗”和真实的探索第42-46页
        4.1.1 “世俗美”第42-45页
        4.1.2 “原生美”第45页
        4.1.3 边缘空间的关注第45-46页
    4.2 形式美的追求第46-49页
        4.2.1 少即是多第46-47页
        4.2.2 前卫鲜明的造型第47-48页
        4.2.3 色彩的形式幽默第48-49页
    4.3 地域文化的“文脉美”第49-54页
        4.3.1 场所精神的继承第50-51页
        4.3.2 文化基因的提炼第51-52页
        4.3.3 自然环境的融合第52-53页
        4.3.4 和谐城市空间呼吁第53-54页
    4.4 传统元素的继承与改革第54-57页
        4.4.1 传统元素符号和风格的继承第55-56页
        4.4.2 传统元素与现代融合的改革第56-57页
    4.5 注重思想的表达第57-60页
        4.5.1 隐喻和象征第58页
        4.5.2 空间的暗示第58-59页
        4.5.3 思想的可延续性第59-60页
    4.6 艺术与生活相互成就第60-64页
5. 玛莎·施瓦茨的园林审美价值评价第64-72页
    5.1 对真实和文脉的尊重第64-66页
    5.2 思想蕴含的伦理性第66-67页
    5.3 源自生活的世俗美第67-68页
    5.4 自我肯定和与众不同第68-72页
6. 结论第72-74页
参考文献第74-78页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实践成果第78-80页
致谢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聚丙烯纤维高强混凝土高温后的抗压强度和微结构分析
下一篇:东方发电公司集中供热工程项目技术经济分析及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