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2页 |
1.1 引言 | 第16-19页 |
1.1.1 研究的背景 | 第16-17页 |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第17-19页 |
1.2 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2.1 关键的科学问题与研究目标 | 第19-20页 |
1.2.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1.3.1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第二章 林下经济与产业结构的基础理论 | 第22-30页 |
2.1 林下经济基础理论研究 | 第22-27页 |
2.1.1 林下经济的概念 | 第22页 |
2.1.2 林下经济的理论基础 | 第22-24页 |
2.1.3 林下经济的内涵 | 第24页 |
2.1.4 林下经济的特征 | 第24-26页 |
2.1.5 林下经济模式 | 第26-27页 |
2.2 产业结构基础理论研究 | 第27-29页 |
2.2.1 产业结构的概念 | 第27页 |
2.2.2 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 | 第27-28页 |
2.2.3 产业结构演进的影响因素 | 第28页 |
2.2.4 林业产业结构与林下经济产业结构 | 第28-29页 |
2.3 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泉州市林下经济发展现状 | 第30-36页 |
3.1 资源概况 | 第30页 |
3.2 林下经济发展现状 | 第30-35页 |
3.2.1 林下种植 | 第32-33页 |
3.2.2 林下养殖 | 第33-34页 |
3.2.3 林下产品采集加工 | 第34页 |
3.2.4 森林景观利用 | 第34-35页 |
3.3 效益分析 | 第35页 |
3.4 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泉州市林下经济产业空间布局分析 | 第36-40页 |
4.1 泉州西北部山区 | 第36页 |
4.2 泉州中西部山地丘陵区 | 第36-37页 |
4.3 泉州东部丘陵台地区 | 第37页 |
4.4 泉州东南部城市区 | 第37-39页 |
4.5 小结 | 第39-40页 |
第五章 泉州市林下经济产业结构分析 | 第40-49页 |
5.1 偏离-份额分析法基本原理 | 第40-41页 |
5.2 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41-42页 |
5.2.1 份额偏离分量(RS) | 第41页 |
5.2.2 结构偏离分量(PS) | 第41页 |
5.2.3 竞争力偏离分量(DS) | 第41-42页 |
5.3 结果和分析 | 第42-47页 |
5.3.1 林下种植产业分析 | 第44页 |
5.3.2 林下养殖产业分析 | 第44-45页 |
5.3.3 林下产品采集加工业分析 | 第45-46页 |
5.3.4 林业旅游与休闲服务业分析 | 第46-47页 |
5.4 小结 | 第47-49页 |
第六章 主要问题与政策建议 | 第49-53页 |
6.1 主要问题及原因 | 第49-50页 |
6.1.1 产业规模小 | 第49页 |
6.1.2 科技支撑不足 | 第49页 |
6.1.3 资金投入不够 | 第49-50页 |
6.1.4 管理水平不高 | 第50页 |
6.2 政策建议 | 第50-53页 |
6.2.1 立足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 | 第50页 |
6.2.2 强化示范带动,着力打造区域林下经济品牌 | 第50-51页 |
6.2.3 强化科技支撑,推动林下经济产业升级 | 第51页 |
6.2.4 强化政策扶持,促进林下经济快速发展 | 第51-52页 |
6.2.5 完善配套改革,激活林下经济生产要素 | 第52-53页 |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 第53-56页 |
7.1 结论 | 第53-54页 |
7.2 讨论 | 第54页 |
7.3 展望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