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4页 |
1.1 引言 | 第11-12页 |
1.2 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与特点 | 第12-13页 |
1.2.1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 | 第12页 |
1.2.2 锂离子电池的特点 | 第12-13页 |
1.3 锂离子电池的正负极材料 | 第13-17页 |
1.3.1 锂离子电池的负极 | 第13-14页 |
1.3.2 锂离子电池的正极 | 第14-17页 |
1.4 橄榄石结构正极材料LiFePO4的性质 | 第17-22页 |
1.4.1 橄榄石结构正极材料LiFePO4的性质 | 第17-18页 |
1.4.2 LiFePO4正极材料的合成方法 | 第18-21页 |
1.4.3 LiFePO4正极材料的改性研究 | 第21-22页 |
1.5 选题背景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1.5.1 选题背景 | 第22页 |
1.5.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第二章 实验药品及测试方法 | 第24-28页 |
2.1 实验原料与仪器 | 第24-25页 |
2.2 材料表征分析测试方法 | 第25-26页 |
2.2.1 X射线衍射(XRD)分析 | 第25页 |
2.2.2 热重分析(TG-DSC) | 第25-26页 |
2.2.3 微观形貌分析(SEM) | 第26页 |
2.2.4 碳含量分析 | 第26页 |
2.3 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26-28页 |
2.3.1 电池正极片的制备 | 第26页 |
2.3.2 扣式电池的组装 | 第26页 |
2.3.3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26-28页 |
第三章 乙醇溶液为球磨介质制备磷酸亚铁锂工艺研究 | 第28-43页 |
3.1 引言 | 第28页 |
3.2 样品的制备 | 第28-29页 |
3.3 去离子水与 50%乙醇溶液为球磨介质对样品的影响 | 第29-35页 |
3.3.1 去离子水与 50%乙醇溶液作为球磨介质对前驱体的影响 | 第29-33页 |
3.3.2 去离子水和 50%乙醇溶液作为球磨介质对材料的影响 | 第33-35页 |
3.4 不同比例乙醇溶液作为球磨介质对样品的影响 | 第35-38页 |
3.4.1 不同比例乙醇溶液对前驱体的影响 | 第35-36页 |
3.4.2 不同比例乙醇溶液作为球磨介质对材料的影响 | 第36-38页 |
3.5 pH值对制备样品的影响 | 第38-41页 |
3.5.1 pH对材料晶体结构的影响 | 第39页 |
3.5.2 pH对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39-41页 |
3.6 本章结论 | 第41-43页 |
第四章 乙醇溶液为球磨介质条件下磷酸亚铁锂的改性研究 | 第43-56页 |
4.1 引言 | 第43-44页 |
4.2 样品的制备 | 第44页 |
4.3 蔗糖加入量对材料的影响 | 第44-48页 |
4.3.1 材料碳含量分析 | 第44-45页 |
4.3.2 材料结构形貌分析 | 第45页 |
4.3.3 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分析 | 第45-48页 |
4.4 Fe位和Li位掺杂位置对制备样品的影响 | 第48-54页 |
4.4.1 Fe位和Li位掺杂位置对样品晶体结构的影响 | 第48-50页 |
4.4.2 Fe位和Li位掺杂位置对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50-54页 |
4.5 最优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54-55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五章 去离子水为球磨介质制备磷酸亚铁锂工艺研究 | 第56-67页 |
5.1 引言 | 第56页 |
5.2 样品的制备 | 第56-57页 |
5.3 浆料固含量对制备样品的影响 | 第57-59页 |
5.3.1 浆料固含量对材料晶体结构的影响 | 第57-58页 |
5.3.2 浆料固含量对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58-59页 |
5.4 锂源量对制备样品的影响 | 第59-62页 |
5.4.1 锂源量对样品晶体结构的影响 | 第59页 |
5.4.2 锂源量对样品形貌的影响 | 第59-60页 |
5.4.3 锂源量对样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60-62页 |
5.5 柠檬酸量对制备样品的影响 | 第62-65页 |
5.5.1 材料碳含量分析 | 第62-63页 |
5.5.2 柠檬酸加入量对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63-65页 |
5.6 最优样品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65-66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7-69页 |
6.1 结论 | 第67-68页 |
6.2 展望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