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输配电工程、电力网及电力系统论文--线路及杆塔论文

救灾用电缆快速架设系统的结构设计与分析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8页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抢修塔的研究现状第11-16页
        1.2.1 ERS系统国外发展现状第11-13页
        1.2.2 STS系统国外发展现状第13-14页
        1.2.3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6页
        1.2.4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第16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6-18页
第2章 电缆快速架设系统的结构设计第18-40页
    2.1 总体设计指标和机械结构组成第18-19页
        2.1.1 总体设计指标第18页
        2.1.2 机械结构组成第18-19页
    2.2 电缆快速架设系统的起升安装过程第19-21页
    2.3 辅助起升塔的结构设计第21-26页
        2.3.1 起升塔标准节第21-24页
        2.3.2 导向框结构设计第24-25页
        2.3.3 鹅头结构设计第25-26页
        2.3.4 左右踏板结构设计第26页
    2.4 输电线架空塔的结构设计第26-29页
        2.4.1 架空塔标准节第26页
        2.4.2 绝缘子标准节第26-28页
        2.4.3 塔顶吊架第28-29页
        2.4.4 风缆连接部件的设计第29页
    2.5 辅助安装部件结构设计第29-33页
        2.5.1 安装扶正框的结构及作用第30页
        2.5.2 抱杆第30-33页
    2.6 底座结构设计第33-35页
        2.6.1 底座结构第33-34页
        2.6.2 底座处地面的处理第34-35页
    2.7 起升系统动力方案第35-36页
    2.8 电缆快速架设系统各部件的加工第36-39页
        2.8.1 起升塔各部件第36-37页
        2.8.2 架空塔各部件第37-38页
        2.8.3 底座各部件第38-39页
    2.9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3章 架空塔的静力学分析第40-61页
    3.1 架空塔体系外荷载的计算第40-42页
        3.1.1 架空塔体系荷载来源第40页
        3.1.2 风荷载第40-42页
        3.1.3 覆冰荷载第42页
    3.2 架空塔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42-46页
        3.2.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42-43页
        3.2.2 边界约束的施加第43-44页
        3.2.3 架空塔风缆连接最佳位置的优化第44-46页
    3.3 架空塔不同工况下的静力分析第46-50页
        3.3.1 最大风荷载下的静力分析第46-48页
        3.3.2 最大覆冰荷载下的静力分析第48-49页
        3.3.3 局部杆件的强度和稳定性计算第49-50页
        3.3.4 静力分析小结第50页
    3.4 架空塔的整体稳定性分析第50-60页
        3.4.1 初参数法计算整体稳定性第50-54页
        3.4.2 节点刚度的计算第54-58页
        3.4.3 塔身整体稳定的计算第58-60页
    3.5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4章 架空塔的抗震分析第61-74页
    4.1 地震作用及分析方法第61-62页
    4.2 架空塔的动力分析与地震波的选取第62-66页
        4.2.1 动力分析第62-64页
        4.2.2 地震波选取和修正第64-66页
    4.3 架空塔的地震时程分析第66-71页
        4.3.1 位移分析及刚度校核第66-68页
        4.3.2 加速度及底座受力分析第68-70页
        4.3.3 强度校核与时程分析小结第70-71页
    4.4 地震分析对比与抗震措施第71-73页
        4.4.1 时程分析与反应谱法的对比第71-73页
        4.4.2 架空塔的抗震措施第73页
    4.5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结论第74-76页
参考文献第76-7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9-81页
致谢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含磺酸锂聚酰胺电解质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下一篇:基于混沌分析的单级无桥AC-LED驱动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