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与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1.2.1 国外社区养老模式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社区养老模式相关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1.3 相关理论基础分析 | 第15-16页 |
1.3.1 社会福利多元化理论 | 第15页 |
1.3.2 整合理论 | 第15-16页 |
1.4 概念界定 | 第16-17页 |
1.4.1 城市社区养老服务 | 第16页 |
1.4.2 投入整合机制 | 第16-17页 |
1.5 研究思路方法 | 第17-19页 |
1.5.1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7页 |
1.5.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5.3 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第二章 我国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投入机制现状与问题分析 | 第19-26页 |
2.1 现状描述 | 第19-22页 |
2.1.1 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投入机制演进 | 第19-21页 |
2.1.2 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投入机制的实施现状 | 第21-22页 |
2.2 问题的实质分析 | 第22-26页 |
2.2.1 现有理论之间缺乏有机整合性 | 第22-23页 |
2.2.2 规制不完善,主体权责利不清 | 第23-24页 |
2.2.3 机制的实现缺乏系统资源性整合 | 第24-26页 |
第三章 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投入整合机制的设计 | 第26-44页 |
3.1 机理依据 | 第27-29页 |
3.1.1“多投一体化”整合理论的提出 | 第27-28页 |
3.1.2“多投一体化”整合理论的运用 | 第28-29页 |
3.2 规制设计 | 第29-35页 |
3.2.1 多层次投入资源规制 | 第29-32页 |
3.2.2 运行管理机制规制 | 第32-34页 |
3.2.3 保障措施规制 | 第34-35页 |
3.3 实现流程设计 | 第35-44页 |
3.3.1 投入资源的结构性整合 | 第35-39页 |
3.3.2 运行管理的功能性整合 | 第39-42页 |
3.3.3 保障措施的系统性整合 | 第42-44页 |
第四章 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投入整合机制机理依据的论证 | 第44-48页 |
4.1“多投一体化”的整合原理的合理性分析 | 第44-45页 |
4.1.1 符合社会福利多元化理论与整合理论 | 第44页 |
4.1.2 符合“多元整合”理念 | 第44-45页 |
4.1.3 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投入整合机制有力的理论基础 | 第45页 |
4.2“多投一体化”整合原理的可行性分析 | 第45-48页 |
4.2.1 理论上有效指导机制的规制设计 | 第45-46页 |
4.2.2 理论上保障整合机制“多投一体”的有机实现 | 第46-48页 |
第五章 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投入整合机制设计规制的论证 | 第48-54页 |
5.1 投入资源规制的合理性论证 | 第48-51页 |
5.1.1 符合“多投一体”的整合原理 | 第49页 |
5.1.2 多元主体职责明确,权责利一致 | 第49-50页 |
5.1.3 规范多元资源的有机整合具有效性 | 第50-51页 |
5.2 运行管理规制的科学性论证 | 第51-52页 |
5.2.1 资金运转流程清晰、规范化 | 第51页 |
5.2.2 养老投入一体化整合制度具可实施性 | 第51-52页 |
5.2.3 补偿与评估机制具有保障性与互补性 | 第52页 |
5.3 保障措施的可行性论证 | 第52-54页 |
5.3.1 具有合法规范的运作流程制度 | 第52-53页 |
5.3.2 监管评估流程有规可循 | 第53-54页 |
第六章 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投入整合机制实现的论证 | 第54-60页 |
6.1 投入资源结构性整合的合理性 | 第54-56页 |
6.1.1 实现“多投一体化”整合原理的理念 | 第54-55页 |
6.1.2 筹资主体逻辑结构关系清晰,层次协调 | 第55页 |
6.1.3 多元资源一体化整合协作具有效性 | 第55-56页 |
6.2 运行管理机制的可行性 | 第56-57页 |
6.2.1 运行管理组织性整合机制设置要素完整 | 第56页 |
6.2.2 运行管理整合机制具备有机整合主体 | 第56-57页 |
6.2.3 运行管理整合机制流程科学有序 | 第57页 |
6.3 系统性保障措施的科学性 | 第57-60页 |
6.3.1 制度保障可行实用 | 第58页 |
6.3.2 补偿机制具强有力的补充性作用 | 第58-59页 |
6.3.3 监督评估机制科学有效 | 第59-60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