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高层建筑论文--高层建筑结构论文

采用橡胶支座的超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抗震性能的研究

致谢第7-8页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7-27页
    1.1 引言第17-18页
    1.2 工程结构的抗震技术发展第18-19页
        1.2.1 传统的抗震方法第18-19页
        1.2.2 积极的抗震方法第19页
    1.3 结构隔震体系概述第19-23页
        1.3.1 结构隔震的概念第19-20页
        1.3.2 隔震结构隔震原理第20-21页
        1.3.3 隔震结构的分类第21-23页
    1.4 隔震技术的发展和国内外研究状况第23-25页
        1.4.1 国外研究状况第23-24页
        1.4.2 国内研究状况第24页
        1.4.3 隔震技术的工程应用第24-25页
    1.5 本文研究的意义及主要内容第25-27页
第二章 隔震支座的力学性能分析第27-35页
    2.1 隔震装置的种类第27-32页
    2.2 铅芯橡胶支座的力学参数及工作机理第32-34页
        2.2.1 形状系数第32页
        2.2.2 等效水平刚度第32页
        2.2.3 支座恢复力模型第32-33页
        2.2.4 等效粘滞阻尼比第33页
        2.2.5 水平极限变形第33-34页
        2.2.6 耐久性第34页
    2.3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三章 隔震结构的工作机理和动力方程第35-46页
    3.1 基础隔震第35-39页
        3.1.1 单质点隔震体系的动力分析第35-37页
        3.1.2 多质点隔震体系的动力分析第37-39页
    3.2 层间隔震第39-43页
        3.2.1 层间隔震结构动力分析模型第40页
        3.2.2 层间隔震结构振动方程的建立第40-42页
        3.2.3 层间隔震结构减震效果分析第42-43页
    3.3 隔震结构振动方程的时程分析法求解第43-45页
        3.3.1 振动方程的时程分析法求解第43-45页
        3.3.2 规范中关于动力时程分析的规定第45页
    3.4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四章 隔震框架-核心筒结构抗震性能的时程分析第46-72页
    4.1 计算工程模型方案的基本参数第46-49页
        4.1.1 工程概况第46-48页
        4.1.2 参数选取第48-49页
    4.2 工程结构的数值模型建立第49-51页
    4.3 原结构和隔震结构体系的模态分析第51-54页
        4.3.1 模态分析下各结构的自振特性对比第51-52页
        4.3.2 模态分析下原结构和隔震结构的前三阶振型图对比第52-54页
    4.4 原结构和隔震结构的动力时程分析第54-71页
        4.4.1 输入地震波的选择和调整第54-57页
        4.4.2 原结构与隔震结构的楼层层间位移反应分析第57-61页
        4.4.3 原结构与隔震结构的楼层加速度反应分析第61-67页
        4.4.4 抗震结构与隔震结构的楼层剪力反应分析第67-71页
    4.5 本章小结第71-72页
第五章 橡胶支座参数变化及隔震结构优化的研究第72-78页
    5.1 橡胶支座参数变化对结构减震效果的影响第72-74页
        5.1.1 橡胶支座质量变化对减震效果的影响第72-73页
        5.1.2 隔震支座水平刚度对减震效果的影响第73-74页
    5.2 结构的抗倾覆问题研究第74-77页
        5.2.1 隔震结构的倾覆问题第74页
        5.2.2 隔震结构高宽比限制的推导第74-76页
        5.2.3 隔震结构防倾覆的措施第76-77页
    5.3 本章小结第77-78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78-80页
    6.1 结论第78页
    6.2 展望第78-80页
参考文献第80-8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雨水排水系统灾害风险分析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玄武岩纤维布加固混凝土柱抗震性能正交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