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药用作物论文--菌类论文

竹黄菌侵染寄主特性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缩略词表第12-13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3-21页
    1.1 前言第13页
    1.2 药用真菌竹黄概述第13-16页
        1.2.1 竹黄的形态特征第13页
        1.2.2 竹黄的人工栽培第13-14页
        1.2.3 竹黄的主要分布及其作用第14页
        1.2.4 竹黄的研究现状第14-15页
        1.2.5 竹黄的主要寄主植物研究现状第15-16页
    1.3 绿色荧光蛋白基础理论概述第16-17页
    1.4 丝状真菌的遗传转化方法概述第17-18页
    1.5 绿色荧光蛋白在丝状真菌中的应用概述第18页
    1.6 竹黄与寄主的相互作用关系研究现状第18-19页
    1.7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9-21页
        1.7.1 研究目的第19页
        1.7.2 研究意义第19-21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21-37页
    2.1 材料第21-25页
        2.1.1 供试菌株与载体第21页
        2.1.2 主要试剂、培养基及溶液配置第21-24页
        2.1.3 主要仪器设备第24-25页
    2.2 实验方法第25-37页
        2.2.1 真菌DNA的提取第25页
        2.2.2 质粒的提取第25-27页
        2.2.3 原生质体的制备第27-29页
        2.2.4 聚乙二醇介导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第29-30页
        2.2.5 电击转化介导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第30-31页
        2.2.6 根癌农杆菌介导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化第31-33页
        2.2.7 竹黄对根癌农杆菌的抑菌实验第33页
        2.2.8 显微观察样品的制备方法第33-37页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第37-57页
    3.1 原生质体的制备条件初选第37-42页
        3.1.1 原生质体释放过程第37页
        3.1.2 不同的酶对原生质体制备的影响第37-38页
        3.1.3 菌龄对原生质体产率的影响第38页
        3.1.4 酶液浓度对原生质体产率的影响第38-39页
        3.1.5 酶解时间对原生质体产率的影响第39页
        3.1.6 酶解温度对原生质体产率的影响第39-40页
        3.1.7 稳定剂对原生质体产率的影响第40-41页
        3.1.8 裂解酶和崩溃酶比例对产率的影响第41页
        3.1.9 渗透压稳定剂对原生质体再生的影响第41-42页
    3.2 聚乙二醇介导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化实验第42-44页
    3.3 电转化介导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化实验第44页
    3.4 根癌农杆菌介导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化实验第44-46页
    3.5 竹黄菌对根癌农杆菌的抑制作用第46-47页
    3.6 竹黄菌寄生特性观察第47-57页
        3.6.1 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第47-49页
        3.6.2 荧光显微观察第49-50页
        3.6.3 电子扫描显微镜观察第50-57页
第四章 讨论与展望第57-61页
    4.1 竹黄菌原生质体的制备条件第57-58页
    4.2 多种方法介导竹黄的遗传转化第58页
    4.3 竹黄子座的显微结构观察第58-61页
第五章 结论第61-63页
致谢第63-65页
参考文献第65-71页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1-72页
附录B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气候变化的特色果林碳储量估算研究--以新疆特色林果为例
下一篇:云南干热区小粒咖啡需水特征研究--以元谋灌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