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移动IPv6 的基本概念 | 第10页 |
·移动IPv6 的技术发展现状和未来 | 第10-12页 |
·本文内容结构和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本章小结 | 第13-14页 |
第二章 MIPv6 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切换机制 | 第14-26页 |
·移动IPv6 的工作原理和基本操作 | 第14-18页 |
·工作原理 | 第15-17页 |
·基本操作 | 第17-18页 |
·移动IPv6 的关键过程 | 第18-22页 |
·移动IPv6 的切换机制 | 第22-23页 |
·二层切换和三层切换 | 第22-23页 |
·快速切换 | 第23页 |
·平滑切换 | 第23页 |
·微移动和宏移动 | 第23-24页 |
·移动IPv6 切换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 第24-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分层移动IPv6 技术 | 第26-35页 |
·分层移动IPv6 基本概念 | 第26-27页 |
·HMIPv6 的系统设计 | 第27-29页 |
·HMIPv6 系统的改进 | 第29-33页 |
·MAP 发现 | 第29-30页 |
·HMIPv6 对协议的扩展 | 第30-31页 |
·优化的工作模式 | 第31-33页 |
·HMIPv6 的网络部署 | 第33-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移动检测模型 | 第35-42页 |
·移动检测的基本概念和移动发生的判断条件 | 第35页 |
·移动检测的工作方式 | 第35-37页 |
·三种常见的检测算法 | 第36页 |
·链路层触发式移动检测 | 第36-37页 |
·临界主动检测模型 | 第37-39页 |
·非均匀主动检测模型 | 第37-38页 |
·临界主动检测模型 | 第38-39页 |
·临界主动检测的性能分析 | 第39-41页 |
·检测间隔的压缩特性 | 第39页 |
·切换检测性能分析 | 第39-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五章 快速地址重复检测 | 第42-49页 |
·重复地址检测DAD | 第42-43页 |
·DAD 的工作流程 | 第42-43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43页 |
·改进的重复检测DAD 算法 | 第43-47页 |
·基本思想 | 第44-45页 |
·对HMIPv6 协议的扩展 | 第45-46页 |
·改进的操作模式 | 第46-47页 |
·性能分析 | 第47-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六章 HMIPv6 网络绑定更新的安全机制 | 第49-57页 |
·移动IPv6 三角路由优化的安全性 | 第49-50页 |
·常用的绑定更新安全机制 | 第50-52页 |
·往返可路由测试机制 | 第50-51页 |
·更新认证密钥建立机制 | 第51-52页 |
·基于Diffie-Hellman 的密钥交换协议 | 第52-56页 |
·基于Diffie-Hellman 密钥交换协议的绑定更新机制 | 第53页 |
·Tri-DHBU 绑定更新机制 | 第53-56页 |
·Tri-DHBU 的性能 | 第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结论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