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前言 | 第14-23页 |
1.1 B族链球菌的临床危害 | 第14-15页 |
1.2 B族链球菌的检测方法 | 第15-17页 |
1.2.1 GBS的分离培养 | 第15页 |
1.2.2 血清学检测方法 | 第15页 |
1.2.3 核酸分子杂交检测法 | 第15-16页 |
1.2.4 PCR检测方法 | 第16-17页 |
1.3 微滴数字PCR技术 | 第17-18页 |
1.3.1 微滴数字PCR的原理 | 第17页 |
1.3.2 微滴数字PCR的应用 | 第17-18页 |
1.4 B族链球菌感染与机体免疫应答机制 | 第18-21页 |
1.4.1 GBS感染与子宫内免疫应答 | 第18-19页 |
1.4.2 GBS感染与新生儿免疫应答 | 第19-21页 |
1.5 Notch信号通路 | 第21-23页 |
1.5.1 经典的Notch信号通路 | 第21页 |
1.5.2 Notch信号通路与感染介导的免疫应答机制 | 第21-2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3-47页 |
2.1 材料与仪器 | 第23-32页 |
2.1.1 供试菌株 | 第23页 |
2.1.2 临床标本来源和采集方法 | 第23-24页 |
2.1.3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4-25页 |
2.1.4 主要试剂及耗材 | 第25-27页 |
2.1.5 溶液与培养基配制 | 第27-31页 |
2.1.6 主要生物学分析软件 | 第31页 |
2.1.7 统计分析 | 第31-32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32-47页 |
2.2.1 细菌悬液制备 | 第32页 |
2.2.2 GBS标准菌株和临床标本的DNA提取 | 第32-34页 |
2.2.3 细菌培养法筛查与鉴定GBS感染步骤 | 第34-35页 |
2.2.4 引物和探针的设计 | 第35-36页 |
2.2.5 ddPCR扩增条件优化 | 第36-37页 |
2.2.6 qRT-PCR和ddPCR检测范围 | 第37页 |
2.2.7 ddPCR检测步骤 | 第37-38页 |
2.2.8 GBS-ddPCR特异性评价 | 第38页 |
2.2.9 ddPCR和qRT-PCR技术对比检测GBS标准菌株的准确性、重复性、检测下限的评估 | 第38页 |
2.2.10 GBS-ddPCR在检测临床孕妇GBS感染中的应用 | 第38-39页 |
2.2.11 GBS-ddPCR拷贝数与围产期转归相关性分析 | 第39页 |
2.2.12 临床GBS感染的孕妇分娩新生儿脐血中细胞因子检测 | 第39-40页 |
2.2.13 人单核细胞和初始CD4~+T细胞的分离与鉴定 | 第40-42页 |
2.2.14 qRT-PCR检测人Notch基因在mRNA水平的表达 | 第42页 |
2.2.15 蛋白印迹检测Notch蛋白表达水平 | 第42-44页 |
2.2.16 GBS(抗原)诱导的CD4~+T细胞分化相关转录因子和Notch基因表达水平变化 | 第44页 |
2.2.17 Notch1/pCMV6-Enry重组质粒的构建和鉴定 | 第44-46页 |
2.2.18 人全长Notch1/pCMV6-Enry重组质粒瞬时转染HEK293T细胞与鉴定 | 第46-47页 |
结果和分析 | 第47-62页 |
3.1 基于PCR技术的GBS检测新方法的建立 | 第47-50页 |
3.1.1 GBS标准菌株(COH1)的培养和待检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47页 |
3.1.2 GBS-ddPCR扩增条件的优化 | 第47-49页 |
3.1.3 GBS-ddPCR引物探针特异性检测 | 第49-50页 |
3.2 ddPCR和qRT-PCR检测方法相关性、重复性和最低检测限的评价 | 第50-53页 |
3.4 GBS-ddPCR在检测临床孕妇GBS感染中的应用 | 第53-56页 |
3.4.1 GBS-ddPCR和培养法在临床样本的检测比较 | 第53-55页 |
3.4.2 GBS拷贝数与感染后围产期转归的相关性分析 | 第55-56页 |
3.5 GBS感染后新生儿脐血CD4~+T相关细胞因子的检测 | 第56-57页 |
3.6 新生儿脐血中的单核细胞和初始CD4~+T细胞在GBS诱导前后Notch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基因的表达 | 第57-60页 |
3.7 GBS诱导新生儿脐血中初始CD4~+T细胞的分化 | 第60-61页 |
3.8 重组质粒Notch1/pCMV6-Entry的构建及鉴定 | 第61-62页 |
讨论 | 第62-65页 |
总结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3页 |
成果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