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内燃机论文--柴油机论文--理论论文

气路氧与含氧燃料的耦合作用对柴油机排放特性的影响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9-17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2 含氧燃料性质及研究现状第10-13页
    1.3 正丁醇性质及研究现状第13-16页
        1.3.1 正丁醇性质第13-14页
        1.3.2 正丁醇应用研究现状第14-16页
    1.4 课题研究目的和内容第16-17页
2 试验设备及研究方法第17-25页
    2.1 总体研究方案第17页
    2.2 试验设备第17-23页
        2.2.1 试验柴油机第18-19页
        2.2.2 数据采集及燃烧分析系统第19-21页
        2.2.3 排放测量设备第21-22页
        2.2.4 测量设备的规格和精度第22-23页
    2.3 试验燃料及方法第23-25页
3 气路氧与含氧燃料的耦合作用对柴油机排放特性的影响第25-42页
    3.1 气路氧与含氧燃料的耦合作用对soot排放的影响第25-29页
    3.2 气路氧与含氧燃料的耦合作用对NOx排放的影响第29-33页
    3.3 气路氧与含氧燃料的耦合作用对HC排放的影响第33-36页
    3.4 气路氧与含氧燃料的耦合作用对CO排放的影响第36-40页
    3.5 本章小结第40-42页
4 燃料中的氧和滞燃期对柴油机排放特性的影响第42-64页
    4.1 燃料中的氧和滞燃期对soot排放的影响第43-49页
    4.2 燃料中的氧和滞燃期对NOx排放的影响第49-55页
    4.3 燃料中的氧和滞燃期对HC排放的影响第55-58页
    4.4 燃料中的氧和滞燃期对CO排放的影响第58-62页
    4.5 本章小结第62-64页
5 不同进气压力下燃料中的氧和滞燃期对柴油机排放特性的影响第64-84页
    5.1 不同进气压力下燃料中的氧和滞燃期对soot排放的影响第64-71页
    5.2 不同进气压力下燃料中的氧和滞燃期对NOx排放的影响第71-76页
    5.3 不同进气压力下燃料中的氧和滞燃期对HC排放的影响第76-80页
    5.4 不同进气压力下燃料中的氧和滞燃期对CO排放的影响第80-83页
    5.5 本章小结第83-84页
6 全文总结及展望第84-86页
    6.1 全文工作总结第84-85页
    6.2 工作展望第85-86页
参考文献第86-9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第90-91页
致谢第91-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冻融循环作用下烧结砖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
下一篇:汽油直喷发动机电控单元硬件设计与仿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