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3页 |
1.1 课题来源及背景 | 第8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8-9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3.1 唯一可译码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3.2 中继转发系统中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4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第2章 唯一可译码的理论基础 | 第13-23页 |
2.1 唯一可译码的数学基础 | 第13-14页 |
2.2 唯一可译码的定义及性质 | 第14-19页 |
2.2.1 唯一可译码的定义 | 第14-16页 |
2.2.2 唯一可译码的性质 | 第16-17页 |
2.2.3 唯一可译码的译码 | 第17-19页 |
2.3 唯一可译码的和速率边界 | 第19-22页 |
2.3.1 互信息量与条件互信息量 | 第19-20页 |
2.3.2 唯一可译码的和速率边界 | 第20-2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3章 唯一可译码的构造 | 第23-39页 |
3.1 两用户的陪集构码方法 | 第23-24页 |
3.2 两用户下基于和集合的遍历构码方法 | 第24-27页 |
3.3 多用户差分构码方法 | 第27-35页 |
3.3.1 差分构码法 | 第27-30页 |
3.3.2 差分构码的码速率与码速率边界的关系 | 第30-31页 |
3.3.3 差分构码的译码方式 | 第31-35页 |
3.4 多用户相关唯一可译码的构造方法 | 第35-38页 |
3.4.1 构码方法 | 第35-37页 |
3.4.2 多用户相关构码的和速率 | 第37-3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4章 唯一可译码在中继转发系统中的应用 | 第39-64页 |
4.1 唯一可译码在中继转发系统中的应用概述 | 第39-43页 |
4.1.1 中继转发系统概述 | 第39-40页 |
4.1.2 唯一可译码在中继转发系统中应用方式 | 第40-42页 |
4.1.3 多用户下唯一可译码在中继转发系统中应用方式 | 第42-43页 |
4.2 两用户唯一可译码在中继转发系统中放大转发模式的性能分析 | 第43-52页 |
4.2.1 瑞利信道误符号率的性能分析 | 第43-49页 |
4.2.2 瑞利信道下的吞吐量的性能分析 | 第49-50页 |
4.2.3 高斯信道下的放大转发模式的理论分析与仿真 | 第50-52页 |
4.3 两用户唯一可译码在中继转发系统中的译码转发模式的分析 | 第52-57页 |
4.3.1 瑞利信道下的误符号率和吞吐量的性能分析 | 第52-55页 |
4.3.2 高斯信道下的误符号率和吞吐量的性能仿真 | 第55-57页 |
4.4 多用户唯一可译码在中继转发系统中放大转发模式的性能分析 | 第57-63页 |
4.4.1 高斯信道下的误码率性能分析 | 第57-61页 |
4.4.2 吞吐量性能分析 | 第61-6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结论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