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0-11页 |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 第11-12页 |
1.3.1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页 |
1.3.2 课题的结构安排 | 第11-12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2-13页 |
第2章 多功能表电参量检测算法实现 | 第13-25页 |
2.1 指示仪表校验台概述 | 第13-14页 |
2.1.1 多功能表的主要功能和特点 | 第13页 |
2.1.2 多功能表性能指标 | 第13-14页 |
2.2 多功能表采样方法及选择 | 第14-16页 |
2.2.1 采样算法种类和比较 | 第14-15页 |
2.2.2 偏差累积增量同步采样法介绍 | 第15-16页 |
2.3 基本电参量相关算法 | 第16-20页 |
2.3.1 电压电流有效值算法 | 第16页 |
2.3.2 功率算法 | 第16-20页 |
2.4 谐波及相位算法实现 | 第20-23页 |
2.4.1 谐波定义及测量方法的比较 | 第20-21页 |
2.4.2 谐波分析指标 | 第21-22页 |
2.4.3 快速离散傅里叶变换(FFT) | 第22-23页 |
2.4.4 谐波及相位算法实现 | 第23页 |
2.5 频率测量算法实现 | 第23-24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多功能表的硬件设计 | 第25-48页 |
3.1 系统整体方案设计 | 第25-26页 |
3.2 ARM最小系统设计 | 第26-31页 |
3.2.1 STM32F407ZGT6微控制器性能介绍 | 第26-28页 |
3.2.2 最小系统的部分主要电路设计 | 第28-31页 |
3.3 前端信号取样和调理电路 | 第31-37页 |
3.3.1 交流电压和电流信号取样电路 | 第31-33页 |
3.3.2 直流电压和电流信号取样电路 | 第33-36页 |
3.3.3 信号调理电路设计 | 第36-37页 |
3.4 A/D采样电路设计 | 第37-41页 |
3.4.1 A/D转换器选型 | 第37页 |
3.4.2 交流A/D转换器的外围电路设计 | 第37-39页 |
3.4.3 直流A/D转换器的外围电路设计 | 第39-41页 |
3.5 同步脉冲电路设计 | 第41页 |
3.6 系数储存电路设计 | 第41-42页 |
3.7 通信接.电路设计 | 第42-45页 |
3.7.1 通用串行通信接.电路 | 第42-43页 |
3.7.2 以太网通信接.电路设计 | 第43-45页 |
3.8 触屏显示接.电路 | 第45-46页 |
3.9 抗干扰电路设计 | 第46-47页 |
3.10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4章 多功能表的软件设计 | 第48-63页 |
4.1 软件总体设计要求 | 第48页 |
4.2 软件开发环境介绍 | 第48-51页 |
4.2.1 集成开发环境Keil MDK | 第48-50页 |
4.2.2 STM32库函数概述 | 第50-51页 |
4.3 系统主程序设计 | 第51-52页 |
4.4 采样子程序设计 | 第52-57页 |
4.4.1 交流采样子程序设计 | 第53-55页 |
4.4.2 直流采样子程序设计 | 第55-57页 |
4.5 系统软件保护子程序设计 | 第57-58页 |
4.6 通信子程序设计 | 第58-62页 |
4.6.1 TCP/IP协议栈概述 | 第58页 |
4.6.2 STM32F4的网络驱动程序设计 | 第58-60页 |
4.6.3 LWIP协议栈的概述及移植 | 第60-62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5章 系统调试及结果分析 | 第63-73页 |
5.1 系统调试 | 第63-65页 |
5.1.1 硬件调试 | 第63-64页 |
5.1.2 软件调试 | 第64-65页 |
5.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65-71页 |
5.3 误差分析 | 第71-7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3-75页 |
6.1 总结 | 第73-74页 |
6.2 展望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说明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附录 | 第80-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