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小说论文--新体小说论文

毕飞宇小说女性书写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绪论第9-15页
第一章 从先锋到世俗——毕飞宇小说创作的发展历程第15-21页
    1.1 源于先锋,追溯历史第15-16页
        1.1.1 先锋派思想的浸润开启创作大门第15-16页
        1.1.2 形而上的历史追问彰显思考维度第16页
    1.2 两次转型,探究世俗第16-18页
        1.2.1 第一次转型,由历史冥想转向都市生活第16-17页
        1.2.2 第二次转型,由都市生活转向“文革”第17-18页
    1.3 创作高潮,深入人性第18-21页
第二章 无法承受的生命之痛——毕飞宇小说女性书写的形象类型第21-33页
    2.1 清澈目光下的伤痛——女童第21-23页
        2.1.1 女童面临“人间地狱”式的生存环境第22页
        2.1.2 成人关爱的缺失导致了女童的伤痛第22-23页
    2.2 欲望的戕害——青年女性第23-27页
        2.2.1 在笑贫不笑娼的社会中堕落的乐果第23-24页
        2.2.2 在争权夺势的追求中迷失的玉米、吴蔓玲第24-26页
        2.2.3 在理想的极端追求中迷失的筱燕秋第26-27页
    2.3 孤独的终老——老年女性第27-29页
        2.3.1 丧偶无子的孤寡老人婶娘第27-28页
        2.3.2 有子却仍然孤独的蚕婆婆第28-29页
    2.4 折翼的天使——残疾人女性第29-33页
        2.4.1 独立又自尊心强的都红第29-30页
        2.4.2 稳重又乐于助人的季婷婷第30页
        2.4.3 正直又善解人意的小孔第30-31页
        2.4.4 活泼又敢爱敢恨的金嫣第31-33页
第三章 从“形上”到“形下”——毕飞宇小说女性书写主题呈现第33-43页
    3.1 “上”——哲理玄思第33-37页
        3.1.1 对男权与女性身份的思考第33-35页
        3.1.2 对权力与女性意志的思考第35-36页
        3.1.3 对权力与女性身体的思考第36-37页
    3.2 “下”——世俗关注第37-43页
        3.2.1 女性的生存状态第37-38页
        3.2.2 女性的生活情景第38-39页
        3.2.3 女性的欲望挣扎第39-40页
        3.2.4 女性的情感危机第40-43页
第四章 乱花渐欲迷人眼——毕飞宇小说女性书写的艺术特点第43-49页
    4.1 毕飞宇小说的叙事方式第43-44页
    4.2 毕飞宇小说的叙事视角第44-45页
        4.2.1 儿童叙事视角第44页
        4.2.2 变动性叙事视角第44-45页
    4.3 毕飞宇小说的叙事结构第45-46页
    4.4 毕飞宇小说的语言特点第46-49页
        4.4.1 雅俗交融的诗性语言第46-47页
        4.4.2 善用修辞,灵活优美第47-49页
第五章 价值与局限——毕飞宇小说女性书写的意义第49-55页
    5.1 “人性的光芒”——独特的价值第49-52页
        5.1.1 对欲望挤压下人性的探究第49-50页
        5.1.2 对权力异化中人性的探究第50页
        5.1.3 对人际关系中人性的探究第50-52页
    5.2 传承与发展——作家之间女性书写的对比呈现第52-55页
        5.2.1 相似之处第52-54页
        5.2.2 不足之处第54-55页
结语第55-57页
参考文献第57-61页
致谢第61-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宋词别集序跋研究
下一篇:新世纪小说的暮年书写研究--以城市“空巢”题材作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