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诗歌、韵文论文--诗歌论文

梅曾亮诗歌创作及其诗学思想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绪论第9-18页
    第一节 研究意义及概况第9-12页
    第二节 研究状况第12-16页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结构方式第16-18页
第一章 梅曾亮诗法取径——以《古文词略》为切入点第18-49页
    第一节 选本《古文词略》成书时间及诗学思路第18-25页
        一、《古文词略》选本成书时间考第18-24页
        二、梅氏《古文词略》选本诗歌卷编选内容及编选思路第24-25页
    第二节 以经史诸子入诗第25-33页
        一、儒家诗学与梅曾亮诗歌创作第25-27页
        二、梅曾亮诗歌创作中的重史倾向第27-30页
        三、梅曾亮诗歌创作中的《庄子》情结第30-33页
    第三节 《文选》的文学示范作用第33-37页
        一、《文选》对梅曾亮文学创作的影响第33-35页
        二、《文选》编选思路对梅曾亮的文学启示第35-37页
    第四节 博采众涉,自成一家——论梅曾亮诗歌创作中的学古、脱化与自立第37-49页
        一、学陶渊明第38-40页
        二、学唐宋诸人第40-46页
        三、转益多师而自成一家第46-49页
第二章 梅曾亮诗歌创作风貌及价值取向第49-93页
    第一节 文化环境与诗歌创作思考第49-58页
        一、选择与定位第49-51页
        二、创作困境与突破意识第51-53页
        三、学问与性情并举第53-58页
    第二节 梅曾亮诗歌创作的四个阶段及其情感主脉第58-86页
        一、诗歌创作分期及风格变化第59-81页
            1、仕隐两难与人生求索第59-62页
            2、进士及第,积极入世第62-66页
            3、非隐非仕,居官施教第66-71页
            4、辞官归乡,遭逢干戈第71-81页
        二、诗歌创作主题及情感主脉第81-86页
    第三节 平生悲欢,以诗志之——梅曾亮诗歌价值取向第86-93页
第三章 梅曾亮对清代诗学的批评第93-127页
    第一节 对王士禛诗学的批评第93-104页
        一、清代诸家对王士禛及其“神韵说”的批评第93-97页
        二、梅曾亮对王士禛诗学的取舍第97-104页
            1、《古文词略》对《古诗选》的增删调整第97-100页
            2、梅曾亮与王士禛的诗学比照第100-104页
    第二节 对袁枚“性灵”说的批评第104-113页
        一、桐城诸家对“性灵”说的批评第104-106页
        二、梅曾亮对袁枚“性灵”说的矫正和补充第106-113页
    第三节 对姚鼐诗论的批评第113-122页
        一、姚鼐与桐城诗派第113-115页
        二、梅曾亮对姚鼐诗论的继承和发展第115-122页
    第四节 对清代其他诗学的批评第122-127页
结语第127-129页
参考文献第129-136页
附录一第136-145页
附录二第145-160页
附录三第160-164页
后记第164-165页
附:本人读研期间发表论文及获奖情况第165页

论文共1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老舍文集的选编出版研究
下一篇:池莉创作转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