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 1.1 引言 | 第12-13页 | 
| 1.2 丝光工艺废碱液处理 | 第13-15页 | 
| 1.2.1 丝光工艺介绍 | 第13页 | 
| 1.2.2 国内外废碱液回收相关研究 | 第13-14页 | 
| 1.2.3 丝光工艺废碱液回收利用的一般方法 | 第14-15页 | 
| 1.3 机械蒸汽再压缩蒸发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15-21页 | 
| 1.3.1 系统原理介绍 | 第15-16页 | 
| 1.3.2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 1.3.3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8-20页 | 
| 1.3.4 机械蒸汽再压缩蒸发技术在废水处理领域的发展趋势 | 第20-21页 | 
| 1.4 本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1-22页 | 
| 第二章 机械蒸汽再压缩系统的热力学第一定律分析 | 第22-41页 | 
| 2.1 机械蒸汽再压缩系统的工艺流程 | 第22-24页 | 
| 2.2 物料的特征 | 第24-28页 | 
| 2.3 热力学第一定律数学模型 | 第28-34页 | 
| 2.3.1 系统平衡方程 | 第29页 | 
| 2.3.2 预热器 | 第29-30页 | 
| 2.3.3 进料混合 | 第30-31页 | 
| 2.3.4 蒸发—冷凝器 | 第31-32页 | 
| 2.3.5 压缩机 | 第32-33页 | 
| 2.3.6 模型求解 | 第33-34页 |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34-40页 | 
| 2.4.1 系统性能指标 | 第34-35页 | 
| 2.4.2 传热温差对系统运行影响 | 第35-37页 | 
| 2.4.3 蒸发温度对系统运行影响 | 第37-38页 | 
| 2.4.4 出料浓度对系统运行影响 | 第38-40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第三章 机械蒸汽再压缩系统的热力学第二定律分析 | 第41-58页 | 
| 3.1 分析方法简介 | 第41-42页 | 
| 3.2 分析 | 第42-46页 | 
| 3.2.1 和环境基准参数 | 第42-43页 | 
| 3.2.2 系统收益 | 第43-44页 | 
| 3.2.3 系统排放损失 | 第44页 | 
| 3.2.4 预热器的损失 | 第44-45页 | 
| 3.2.5 压缩机的损失 | 第45页 | 
| 3.2.6 捕沫网的损失 | 第45页 | 
| 3.2.7 水泵的损失 | 第45-46页 | 
| 3.2.8 蒸发—冷凝器的损失 | 第46页 |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6-56页 | 
| 3.3.1 传热温差对效率的影响 | 第48-50页 | 
| 3.3.2 蒸发温度对效率的影响 | 第50-51页 | 
| 3.3.3 出料浓度对效率的影响 | 第51-52页 | 
| 3.3.4 出料温度对效率的影响 | 第52-53页 | 
| 3.3.5 分析与热分析结果比较 | 第53-56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 第四章 机械蒸汽再压缩蒸发系统的实验研究 | 第58-78页 | 
| 4.1 实验流程 | 第58-59页 | 
| 4.2 实验装置介绍及精度分析 | 第59-65页 | 
| 4.3 实验步骤及方法 | 第65-69页 | 
| 4.3.1 实验步骤 | 第65-66页 | 
| 4.3.2 实验方法 | 第66页 | 
| 4.3.3 系统出料浓度控制 | 第66-68页 | 
| 4.3.4 操作注意事项 | 第68-69页 | 
| 4.4 实验数据处理分析及结果讨论 | 第69-77页 | 
| 4.4.1 机械蒸汽再压缩蒸发系统基本运行工况实验 | 第69-70页 | 
| 4.4.2 各运行参数对系统热力性能影响 | 第70-77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 第五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 第78-81页 | 
| 5.1 结论 | 第78-79页 | 
| 5.2 展望 | 第79-81页 | 
| 参考文献 | 第81-8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85-86页 |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