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引言 | 第14-16页 |
1. 绪论 | 第16-36页 |
1.1 光电化学 | 第16-27页 |
1.1.1 光电化学的介绍 | 第16-17页 |
1.1.2 光电化学的反应机理 | 第17-18页 |
1.1.3 光电化学的应用 | 第18-27页 |
1.2 光电材料 | 第27-34页 |
1.2.1 光电材料的研究现状 | 第27-28页 |
1.2.2 碳点的合成、性质与应用 | 第28-31页 |
1.2.3 二维二硫化钼的制备、性质与应用 | 第31-34页 |
1.3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及其意义 | 第34-36页 |
2. 水热合成碳点与超声剥离二硫化钼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光电性能 | 第36-51页 |
2.1 前言 | 第36-37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7-40页 |
2.2.1 药品与试剂 | 第37页 |
2.2.2 仪器与设备 | 第37-38页 |
2.2.3 表征方法 | 第38-39页 |
2.2.4 氮掺杂碳点的水热合成 | 第39页 |
2.2.5 二硫化钼纳米片的制备 | 第39页 |
2.2.6 二硫化钼-氮掺杂碳点材料的制备 | 第39-40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40-49页 |
2.3.1 合成材料的表征 | 第40-43页 |
2.3.2 碳点荧光的优化 | 第43-44页 |
2.3.3 二硫化钼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XRD衍射图谱分析 | 第44-46页 |
2.3.4 光电结果分析 | 第46-4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3. 微波合成氮碳点与锂插层剥离二硫化钼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光电性质 | 第51-66页 |
3.1 前言 | 第51-52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52-55页 |
3.2.1 药品与试剂 | 第52页 |
3.2.2 仪器和设备 | 第52-53页 |
3.2.3 表征方法 | 第53-54页 |
3.2.4 微波法荧光碳量子点的制备 | 第54页 |
3.2.5 少层二硫化钼纳米片的制备 | 第54页 |
3.2.6 MoS_2/N-CDs复合物的制备 | 第54-55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5-63页 |
3.3.1 碳点的光谱分析 | 第55-57页 |
3.3.2 碳点与二硫化钼复合物的结构与形貌表征 | 第57-59页 |
3.3.3 液相锂离子插层法和液相超声剥离法的比较 | 第59-60页 |
3.3.4 二硫化钼修饰量的光电效果优化 | 第60页 |
3.3.5 ITO/MoS_2/CDs和ITO/MoS_2光电效果比较 | 第60-61页 |
3.3.6 ITO/MoS_2/CDs光电稳定性 | 第61-62页 |
3.3.7 ITO/MoS_2和ITO/MoS_2/CDs的阻抗图谱分析 | 第62页 |
3.3.8 ITO/MoS_2/CDs界面的制备和光电化学机理 | 第62-6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3-66页 |
结论和展望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80页 |
致谢 | 第80-82页 |
作者简介及硕士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