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经济作物病虫害论文--棉病虫害论文

双斑长跗萤叶甲对棉花和玉米适应性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18页
    1.1 寄主植物与昆虫的关系第11-14页
        1.1.1 寄主营养物质对昆虫的影响第11-12页
        1.1.2 植物挥发物对昆虫的影响第12-14页
    1.2 双斑长跗萤叶甲生物学、生态学研究概况第14-16页
        1.2.1 双斑长跗萤叶甲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第14-15页
        1.2.2 双斑长跗萤叶甲的寄主选择性第15页
        1.2.3 双斑长跗萤叶甲危害特征第15页
        1.2.4 双斑长跗萤叶甲防治措施第15-16页
    1.3 选题意义及研究思路第16-18页
        1.3.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6-17页
        1.3.2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7-18页
第二章 棉花和玉米叶片营养物质含量及表面毛数量的测定第18-27页
    2.1 材料和方法第18-21页
        2.1.1 供试材料第18页
        2.1.2 仪器及试剂盒第18页
        2.1.3 测定方法第18-21页
    2.2 数据分析第21-22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22-25页
        2.3.1 可溶性总糖标准曲线第22页
        2.3.2 棉花和玉米叶片营养物质含量第22-23页
        2.3.3 棉花和玉米叶表面毛数第23-25页
    2.4 小结与讨论第25-27页
        2.4.1 小结第25页
        2.4.2 讨论第25-27页
第三章 寄主植物对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营养物质、寿命及繁殖力的影响第27-33页
    3.1 材料和方法第27-28页
        3.1.1 供试材料第27页
        3.1.2 仪器和试剂盒第27页
        3.1.3 测定方法第27-28页
    3.2 数据分析第28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28-31页
        3.3.1 可溶性总糖含量标准曲线第28-29页
        3.3.2 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营养物质含量的变化第29页
        3.3.3 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寿命及繁殖力的变化第29-31页
    3.4 小结与讨论第31-33页
        3.4.1 小结第31页
        3.4.2 讨论第31-33页
第四章 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对棉花和玉米挥发物的EAG反应第33-40页
    4.1 材料和方法第33-35页
        4.1.1 供试材料第33-34页
        4.1.2 测定方法第34-35页
    4.2 数据分析第35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35-38页
        4.3.1 双斑长跗萤叶甲雄成虫对棉花和玉米10种挥发物的EAG反应第35-36页
        4.3.2 双斑长跗萤叶甲雌成虫对棉花和玉米10种挥发物的EAG反应第36页
        4.3.3 双斑长跗萤叶甲雌、雄成虫对棉花和玉米10种挥发物的EAG反应差异第36-38页
    4.4 小结与讨论第38-40页
        4.4.1 小结第38页
        4.4.2 讨论第38-40页
第五章 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对棉花和玉米挥发性化合物的嗅觉行为反应第40-45页
    5.1 材料和方法第40-41页
        5.1.1 供试材料第40-41页
    5.2 数据分析第41页
    5.3 结果与分析第41-43页
        5.3.1 双斑长跗萤叶甲雄成虫对5种挥发物的嗅觉行为反应第41页
        5.3.2 双斑长跗萤叶甲雌成虫对5种挥发物的嗅觉行为反应第41-42页
        5.3.3 双斑长跗萤叶甲雄成虫对6种挥发物配方的嗅觉行为反应第42-43页
        5.3.4 双斑长跗萤叶甲雌成虫对6种挥发物配方的嗅觉行为反应第43页
    5.4 小结与讨论第43-45页
        5.4.1 小结第43页
        5.4.2 讨论第43-45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45-46页
    6.1 结论第45页
        6.1.1 棉花和玉米对双斑长跗萤叶甲营养物质和生长发育的影响第45页
        6.1.2 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对棉花和玉米挥发物的EAG反应第45页
        6.1.3 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对棉花和玉米挥物的嗅觉行为反应第45页
    6.2 展望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53页
致谢第53-54页
作者简介第54-55页
附件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疆玛纳斯河流域土壤盐渍化动态监测及风险性评价
下一篇:基于荧光参数的棉花水分状况的高光谱遥感监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