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论文--精神病学论文--情感性精神病论文

特异性下调嗅球内Per2对抑郁大鼠行为的影响和机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12-24页
    1.1 抑郁症的临床症状第12页
    1.2 抑郁症的发病机制第12-16页
        1.2.1 单胺类神经递质假说第12-14页
        1.2.2 神经可塑性假说第14页
        1.2.3 昼夜节律假说第14-16页
    1.3 嗅球与抑郁症第16-19页
        1.3.1 嗅球的结构第16-17页
        1.3.2 嗅球的纤维联系第17-18页
        1.3.3 嗅球内的神经调节系统第18-19页
    1.4 嗅球与昼夜节律第19-24页
        1.4.1 嗅球活动的昼夜节律特征第19-20页
        1.4.2 嗅球内的节律基因的表达第20-22页
        1.4.3 嗅球内单胺类递质的节律性波动第22-24页
第2章 材料与方法第24-35页
    2.1 实验材料第24-26页
        2.1.1 实验动物第24页
        2.1.2 主要实验试剂第24-25页
        2.1.3 主要实验仪器第25-26页
    2.2 实验方法第26-35页
        2.2.1 氯米帕明腹腔给药的大鼠抑郁模型的建立第26页
        2.2.2 行为学检测方法第26-28页
        2.2.3 取材第28-29页
        2.2.4 实时荧光定量PCR第29-31页
        2.2.5 免疫印迹法第31页
        2.2.6 高相液相色谱法第31-32页
        2.2.7 siRNA效果的验证第32页
        2.2.8 套管的埋置及脑内注射第32-34页
        2.2.9 嗅球埋置套管位置的组织学鉴定第34页
        2.2.10 统计分析第34-35页
第3章 结果第35-49页
    3.1 CLI处理大鼠表现出抑郁样的行为第35-39页
        3.1.1 抑郁组大鼠出现空间探索能力降低的症状第35-36页
        3.1.2 抑郁组大鼠出现快感缺失的症状第36页
        3.1.3 抑郁组大鼠出现嗅觉缺失的症状第36页
        3.1.4 抑郁组大鼠出现社交识别障碍第36-39页
    3.2 正常和抑郁大鼠嗅球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改变第39-41页
    3.3 正常和抑郁大鼠嗅球内节律基因及C-FOS,FOSB,MAOA和DA受体表达的改变第41-43页
    3.4 正常和抑郁大鼠嗅球内PER2蛋白的表达第43页
    3.5 应用SIRNA在抑郁大鼠OB内下调PER2基因表达后的行为学改变第43-46页
    3.6 应用SIRNA在抑郁大鼠OB内下调PER2基因表达后多巴胺受体表达的改变第46-47页
    3.7 应用SIRNA在抑郁大鼠OB内下调PER2基因表达后多巴胺及代谢产物的改变第47-49页
第4章 讨论第49-52页
第5章 结论第52-53页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60页
致谢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烟草摄入与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研究
下一篇:12种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及血脂影响的网状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