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8-12页 |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8-9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9-10页 |
三、论文的创新之处与研究方法 | 第10-12页 |
第一章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传统隐私权向信息权的变迁 | 第12-23页 |
第一节 信息权的权利主体:互联网金融消费者的概念界定 | 第12-16页 |
一、互联网金融的法律界定 | 第12-13页 |
二、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概念界定 | 第13-16页 |
第二节 个人信息权概述 | 第16-19页 |
一、个人信息权的属性 | 第16-17页 |
二、个人信息的范围与个人信息权的内容 | 第17-19页 |
第三节 金融隐私权向金融信息权变迁的必要性 | 第19-23页 |
一、“二元制”模式下个人信息权与隐私权的界分 | 第19-20页 |
二、大数据背景下应突出消费者金融信息权的保护 | 第20-23页 |
第二章 互联网金融消费者信息权保护的特殊性 | 第23-33页 |
第一节 信息处理的特殊性是互联网金融的核心之一 | 第23-25页 |
一、传统金融模式下的信息不对称 | 第23-24页 |
二、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信息不对称状况的缓解 | 第24-25页 |
第二节 金融开放与信息权保护的冲突:以征信体系为例 | 第25-29页 |
一、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征信的新特征 | 第25-27页 |
二、互联网金融信息权保护与征信体系的冲突 | 第27-29页 |
第三节 大数据时代互联网金融消费者个人信息面临更多风险 | 第29-33页 |
一、技术性风险 | 第29-30页 |
二、信息利用风险 | 第30-33页 |
第三章 我国互联网金融消费者信息权的保护现状及其问题 | 第33-43页 |
第一节 互联网金融中个人信息保护实例分析 | 第33-35页 |
一、支付宝年度账单事件 | 第33-34页 |
二、蚂蚁花呗催债案 | 第34-35页 |
第二节 互联网金融消费者信息权保护存在的问题 | 第35-43页 |
一、现有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 第35-39页 |
二、监督机制不健全 | 第39-41页 |
三、互联网金融纠纷解决机制不畅 | 第41-43页 |
第四章 我国互联网金融消费者信息权保护制度构建 | 第43-57页 |
第一节 确立倾斜保护互联网金融消费者信息权基本原则 | 第43-46页 |
一、基于法的价值考量 | 第43-45页 |
二、基于消费者在个人信息保护中的弱势地位 | 第45-46页 |
第二节 完善互联网金融领域信息权保护立法 | 第46-53页 |
一、域外信息权保护立法经验考察 | 第46-49页 |
二、我国互联网金融消费者信息权保护立法路径选择 | 第49-50页 |
三、明确互联网金融中个人信息的范围 | 第50页 |
四、完善个人信息侵权责任规定 | 第50-51页 |
五、消费者的信息权权能与经营者的利益分享 | 第51-52页 |
六、增设互联网金融经营者和其他机构的义务 | 第52-53页 |
第三节 健全互联网金融消费者信息权保护监督机制 | 第53-54页 |
一、加强机构间的协调与配合 | 第53页 |
二、建立数据行业自上而下的行业标准 | 第53-54页 |
第四节 构建互联网金融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 第54-57页 |
一、完善现有金融纠纷解决机制 | 第55-56页 |
二、构建我国互联网金融申诉专员制度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