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动物学论文--动物生态学和动物地理学论文

配偶关系打断对雌性棕色田鼠情绪和社会行为的影响极其相关神经机制初探

摘要第3-7页
Abstract第7-12页
缩略词表第15-16页
第1章 引言第16-24页
    1.1 社会关系的研究第16-18页
    1.2 配偶关系的重要性第18-19页
    1.3 配偶关系的神经内分泌机制第19-21页
    1.4 联系配偶关系与情绪/社会行为之间可能的神经内分泌机制第21-22页
    1.5 配偶关系和神经结构可塑性的关系第22-23页
    1.6 动情周期第23页
    1.7 棕色田鼠第23-24页
第2章 材料和方法第24-34页
    2.1 实验动物第24页
    2.2 动情周期探索第24页
    2.3 配偶偏好第24-25页
    2.4 配偶关系的打断第25页
    2.5 体重变化率第25页
    2.6 情绪测试第25-27页
        2.6.1 旷场实验第25-26页
        2.6.2 明暗箱实验第26页
        2.6.3 强迫游泳实验第26页
        2.6.4 悬尾实验第26-27页
    2.7 社会行为检测第27-28页
        2.7.1 社会认知实验第27页
        2.7.2 社会性实验第27-28页
        2.7.3 社会偏好实验第28页
        2.7.4 社会互作实验第28页
    2.8 神经结构可塑性实验(高尔基实验)第28-30页
    2.9 神经功能可塑性实验第30-33页
        2.9.1 免疫组织化学实验(OT和TH)第30-31页
        2.9.2 实时定量PCR实验(OTR和D1R)第31-33页
    2.10 数据分析第33-34页
第3章 结果第34-52页
    3.1 动情周期探索第34-35页
    3.2 配偶偏好第35-36页
    3.3 体重变化率第36-37页
    3.4 情绪行为结果第37-40页
        3.4.1 旷场实验第37-38页
        3.4.2 明暗箱实验第38-39页
        3.4.3 强迫游泳实验第39页
        3.4.4 悬尾实验第39-40页
    3.5 社会行为结果第40-44页
        3.5.1 社会认知实验第40-41页
        3.5.2 社会性实验第41-42页
        3.5.3 社会偏好实验第42-43页
        3.5.4 社会互作实验第43-44页
    3.6 神经结构可塑性结果第44-46页
        3.6.1 mPFC处树突棘密度变化第44-45页
        3.6.2 MeA处树突棘密度变化第45页
        3.6.3 NAcc处树突棘密度变化第45-46页
    3.7 神经功能可塑性结果第46-52页
        3.7.1 PVN和SON处OT神经元表达第46-48页
        3.7.2 VTA处TH神经元表达第48-49页
        3.7.3 OTR在mPFC、MeA、NAcc处,D1R在NAcc处mRNA相对表达量第49-52页
第4章 讨论第52-58页
    4.1 配偶关系打断对体重、焦虑、抑郁以及社会行为的影响第52-54页
    4.2 配偶关系打断对神经结构可塑性的影响第54-55页
    4.3 配偶关系打断对OT,DA表达水平及其受体mRNA的影响第55-58页
总结和展望第58-60页
参考文献第60-75页
致谢第75-7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组织工程骨支架微介宏观多尺度分析及制备工艺研究
下一篇:鸟嘌呤化学发光体系的优化及其分析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