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引言 | 第7-20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7-8页 |
1.2 基础知识 | 第8-19页 |
1.2.1 椭圆曲线的基本认识 | 第9-10页 |
1.2.2 无证书签密体制(CLSC)的形式化模型 | 第10-11页 |
1.2.3 无证书签密体制安全性的基本认识 | 第11-13页 |
1.2.4 无证书签密体制的随机预言模型 | 第13-19页 |
1.3 研究思路 | 第19-20页 |
第2章 研究现状 | 第20-25页 |
2.1 关于Fujisaki-Okamoto转换的研究 | 第20-22页 |
2.2 关于无证书签密方案及其性能的研究 | 第22-25页 |
第3章 一个改进的基于椭圆曲线有限域的无证书签密方案 | 第25-28页 |
3.1 LS方案内容 | 第25-26页 |
3.2 LS方案安全性分析 | 第26页 |
3.2.1 机密性攻击 | 第26页 |
3.2.2 不可伪造性攻击 | 第26页 |
3.3 改进方案的内容及正确性证明 | 第26-28页 |
3.3.1 改进方案的内容 | 第26-27页 |
3.3.2 正确性证明 | 第27-28页 |
第4章 改进方案的安全性论证 | 第28-33页 |
4.1 机密性 | 第28-31页 |
4.1.1 类型Ⅰ攻击下的适应性选择密文的不可区分性(IND-CLE-CCA-Ⅰ) | 第28-29页 |
4.1.2 类型Ⅱ攻击下的适应性选择密文的不可区分性(IND-CLE-CCA-Ⅱ) | 第29-31页 |
4.2 不可伪造性 | 第31页 |
4.3 抵抗临时密钥攻击性 | 第31-33页 |
第5章 方案比较分析与研究展望 | 第33-36页 |
5.1 改进方案与SL方案在签密组合上的比较 | 第33-34页 |
5.2 实现技术上的比较 | 第34页 |
5.3 研究展望 | 第34-36页 |
致谢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