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高安全性的物联网网关设计与实现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5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1.3 本文主要的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第13页
    1.4 本文的结构安排第13-15页
第二章 物联网网关总体方案设计第15-21页
    2.1 物联网网络系统结构第15页
    2.2 物联网网关总体方案设计第15-18页
        2.2.1 物联网网关总体设计指标第16页
        2.2.2 物联网网关设计方案第16-18页
    2.3 关键技术原理概述第18-20页
        2.3.1 多任务处理方案的制定第18页
        2.3.2 “物联网僵尸”威胁解决方案制定第18-20页
    2.4 本章小结第20-21页
第三章 物联网网关硬件平台的实现第21-28页
    3.1 ARM9核心板的实现第21-24页
        3.1.1 核心模块供电电路第21-23页
        3.1.2 USB接口电路的实现第23页
        3.1.3 串口电路的实现第23-24页
    3.2 串口透传模块的实现第24-25页
    3.3 ZigBee模块的实现第25-26页
    3.4 温湿度测量电路的实现第26-27页
    3.5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四章 物联网网关软件设计与实现第28-42页
    4.1 物联网网关软件系统整体介绍第28-29页
    4.2 嵌入式操作系统的移植第29-34页
        4.2.1 U-Boot的系统移植第29-31页
        4.2.2 Linux操作系统移植第31-33页
        4.2.3 文件系统的制作第33-34页
    4.3 通信模块程序设计第34-41页
        4.3.1 串口通信程序设计第34-35页
        4.3.2 套接字网络程序设计第35-36页
        4.3.3 ZigBee通信的设计及实现第36-39页
        4.3.4 Modbus通信的设计及实现第39-41页
    4.4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五章 物联网网关数据安全通信算法研究第42-60页
    5.1 传统AES算法分析第42-48页
    5.2 物联网网关数据安全通信算法设计与实现第48-59页
        5.2.1 两种混沌映射的描述方法介绍第48-50页
        5.2.2 双混沌映射算法的设计第50-52页
        5.2.3 算法测试结果分析第52-59页
    5.3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六章 物联网网关功能测试及结果分析第60-71页
    6.1 整机展示第60-61页
    6.2 测试环境搭建第61-62页
    6.3 系统功能测试第62-66页
        6.3.1 串口及串口透传功能测试第63页
        6.3.2 ZigBee协议测试第63-65页
        6.3.3 Modbus协议测试第65-66页
    6.4 温湿度检测第66页
    6.5 物联网网关安全性测试第66-69页
        6.5.1 FIPS140-2检测第67-68页
        6.5.2 GM/T0005-2012检测第68-69页
    6.6 本章小结第69-71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71-73页
    7.1 全文总结第71-72页
    7.2 后续工作展望第72-73页
致谢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面向大型航天结构件的焊缝质量预估建模及管理系统开发
下一篇:视点跟踪研究及其在显著物检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