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绪论 | 第13-44页 |
1 肿瘤细胞及其分选与定位 | 第13-25页 |
1.1 癌症及其治疗 | 第13-19页 |
1.1.1 诊断与靶向定位 | 第15-17页 |
1.1.2 循环肿瘤细胞 | 第17-19页 |
1.2 肿瘤细胞分选和定位的方法 | 第19-25页 |
1.2.1 无标记的细胞分离 | 第20页 |
1.2.2 CellSearchTM | 第20-21页 |
1.2.3 流式细胞技术 | 第21-22页 |
1.2.4 基于抗体的癌细胞识别和捕获 | 第22-23页 |
1.2.5 基于适体的癌细胞识别和捕获 | 第23-25页 |
2 生物印迹 | 第25-32页 |
2.1 全细胞生物印迹 | 第25-28页 |
2.2 生物印迹传感器 | 第28-31页 |
2.3 纳米细胞表面分析 | 第31-32页 |
3 印迹聚合物与分子识别 | 第32-34页 |
3.1 印迹聚合物作为细胞培养平台 | 第32-33页 |
3.2 生物印迹颗粒递送药物 | 第33-34页 |
4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34-35页 |
5 参考文献 | 第35-44页 |
第一章: 新型细胞印迹模型的构建及其性质的研究 | 第44-63页 |
1.1 引言 | 第44-45页 |
1.2 实验部分 | 第45-49页 |
1.2.1 实验试剂 | 第45页 |
1.2.2 实验仪器及材料 | 第45-46页 |
1.2.3 实验方法 | 第46-49页 |
1.2.3.1 玻片处理 | 第46页 |
1.2.3.2 细胞处理 | 第46-47页 |
1.2.3.3 细胞灭活 | 第47页 |
1.2.3.4 印迹聚合物的成型 | 第47-48页 |
1.2.3.5 分离通道制作 | 第48-49页 |
1.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9-58页 |
1.3.1 实验原理 | 第49-50页 |
1.3.2 实验条件优化 | 第50-53页 |
1.3.2.1 细胞固定方式的优化 | 第51-52页 |
1.3.2.2 细胞与印迹底物结合时间的优化 | 第52-53页 |
1.3.3 模板细胞与印迹的制备 | 第53-54页 |
1.3.4 印迹聚合物的原子力表征 | 第54-55页 |
1.3.5 单细胞通道构建 | 第55-57页 |
1.3.6 基于印迹聚合物的细胞分选 | 第57-58页 |
1.4 结论 | 第58页 |
1.5 参考文献 | 第58-63页 |
第二章: 基于细胞印迹的肿瘤细胞识别与检测新方法研究 | 第63-81页 |
2.1 引言 | 第63-64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64-70页 |
2.2.1 实验试剂 | 第64-65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65页 |
2.2.3 实验方法 | 第65-70页 |
2.2.3.1 印迹聚合物表观单分子识别 | 第65-68页 |
2.2.3.1.1 玻片硅烷化 | 第66页 |
2.2.3.1.2 细胞处理 | 第66页 |
2.2.3.1.3 细胞固定 | 第66页 |
2.2.3.1.4 印迹聚合物膜的制备 | 第66页 |
2.2.3.1.5 引物Ligprobe分子识别 | 第66-67页 |
2.2.3.1.6 基于RCA的滚环扩增 | 第67页 |
2.2.3.1.7 荧光显微镜表征 | 第67-68页 |
2.2.3.2 基于细胞印迹的电化学传感 | 第68-70页 |
2.2.3.2.1 导电印迹聚合物膜的制备 | 第68-69页 |
2.2.3.2.2 电极表面印迹聚合物的组装 | 第69页 |
2.2.3.2.3 基于细胞印迹的电化学识别 | 第69-70页 |
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70-75页 |
2.3.1 印迹聚合物表观单分子识别实验原理 | 第70-71页 |
2.3.2 RCA滚环扩增实验原理验证 | 第71-73页 |
2.3.3 印迹聚合物表观单分子识别的荧光表征 | 第73-74页 |
2.3.4 基于细胞印迹膜的电化学传感实验原理 | 第74页 |
2.3.5 基于印迹聚合物膜的电化学检测 | 第74-75页 |
2.4 结论 | 第75-76页 |
2.5 参考文献 | 第76-81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81-82页 |
附录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