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5 研究方法与路线 | 第17-19页 |
第2章 安全风险预警系统理论基础 | 第19-30页 |
2.1 安全风险预警系统概述 | 第19-22页 |
2.1.1 安全风险预警系统含义及特性 | 第19-20页 |
2.1.2 安全风险预警系统指导思想及原则 | 第20-22页 |
2.1.3 安全风险预警系统前提条件 | 第22页 |
2.2 安全风险预警系统内容 | 第22-24页 |
2.2.1 预警分析的内容 | 第22-23页 |
2.2.2 预控对策的活动内容 | 第23-24页 |
2.3 安全风险预警主要方法 | 第24-25页 |
2.4 安全风险预警系统功能及实现 | 第25-28页 |
2.4.1 安全风险预警系统的功能 | 第25-26页 |
2.4.2 安全风险预警系统的实现 | 第26-28页 |
2.5 构建安全风险预警系统注意问题 | 第28-29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安全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 第30-46页 |
3.1 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施工安全风险概述 | 第30-31页 |
3.1.1 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含义 | 第30-31页 |
3.1.2 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特性 | 第31页 |
3.2 安全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 第31-38页 |
3.2.1 人员 | 第32-33页 |
3.2.2 设备 | 第33页 |
3.2.3 材料 | 第33-34页 |
3.2.4 方法 | 第34-35页 |
3.2.5 环境 | 第35-36页 |
3.2.6 安全管理 | 第36-37页 |
3.2.7 现场管理 | 第37-38页 |
3.3 安全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构建基础 | 第38-40页 |
3.3.1 指导思想 | 第38页 |
3.3.2 构建原则 | 第38-39页 |
3.3.3 构建思路 | 第39-40页 |
3.4 安全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40-44页 |
3.5 安全风险预警指标类型 | 第44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4章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安全风险预警模型 | 第46-59页 |
4.1 BP神经网络概述 | 第46-51页 |
4.1.1 BP神经网络的结构 | 第46-48页 |
4.1.2 BP神经网络的算法及流程 | 第48-51页 |
4.2 BP神经网络应用于安全风险预警的可行性 | 第51-52页 |
4.2.1 优势分析 | 第51-52页 |
4.2.2 应注意的问题 | 第52页 |
4.3 安全风险预警模型构建 | 第52-55页 |
4.3.1 确定输入节点 | 第52-53页 |
4.3.2 选择隐层节点 | 第53页 |
4.3.3 设定初始参数 | 第53-54页 |
4.3.4 确定输出节点 | 第54-55页 |
4.4 基于MATLAB的预警模型构建简介 | 第55-58页 |
4.4.1 BP神经网络常用函数简介 | 第55-56页 |
4.4.2 可视化图形用户界面简介 | 第56-5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5章 实证研究 | 第59-71页 |
5.1 工程简介 | 第59-62页 |
5.1.1 工程总体概况 | 第59-60页 |
5.1.2 线路工程具体情况 | 第60-62页 |
5.2 样本选取及数据处理 | 第62-64页 |
5.3 实证检验 | 第64-69页 |
5.3.1 BP神经网络模型结构设计 | 第64-65页 |
5.3.2 BP神经网络训练与检测 | 第65-68页 |
5.3.3 可视化预警图形用户界面设计 | 第68-69页 |
5.4 警情状态控制对策 | 第69-70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6章 结论 | 第71-73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71-72页 |
6.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9页 |
附录 某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安全风险预警指标调查问卷 | 第79-8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81-8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作者简介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