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引言 | 第10-28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10-12页 |
(二) 环境司法保障的界定、特征、范围及意义 | 第12-14页 |
1 环境司法保障的界定 | 第12-13页 |
2 环境司法保障的范围 | 第13-14页 |
3 环境司法保障的意义 | 第14页 |
(三) 相关理论依据和来源 | 第14-18页 |
1 环境司法公平正义理论 | 第14-16页 |
2 环境司法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6-17页 |
3 环境司法人权理论 | 第17-18页 |
(四)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8-25页 |
1 国外环境司法现状 | 第18-19页 |
2 国外环境司法公益诉讼制度 | 第19-21页 |
3 国内研究动态 | 第21-25页 |
(五) 研究方法及新观点 | 第25-28页 |
1 研究方法 | 第25-26页 |
2 新观点 | 第26-28页 |
一 云南省环境污染现状和环境司法审判实践 | 第28-39页 |
(一) 云南省的环境污染现状 | 第28-29页 |
(二) 云南省环境司法审判实践 | 第29-31页 |
1 建立专门的环境案件审判机构 | 第29-30页 |
2 积极开展公益诉讼案件的受理 | 第30页 |
3 探索设立公益诉讼专项资金 | 第30-31页 |
4 积极研究制定环境司法保障制度 | 第31页 |
5 开展环境司法研究能力的建设 | 第31页 |
(三) 云南省昆明中院和玉溪市中院环境司法保障实践 | 第31-39页 |
1 昆明中院环境审判开展情况 | 第31-32页 |
2 昆明中院环境司法实践情况 | 第32-37页 |
3 玉溪中院环境司法保障探索 | 第37-39页 |
二 云南省环境司法保障存在问题分析 | 第39-43页 |
(一) 外部环境压力阻碍环境司法保障的有序推进 | 第39-40页 |
1 企业经济利益的过分追求 | 第39页 |
2 地方经济发展压力 | 第39-40页 |
3 公民环境意识淡薄导致环境司法保障群众基础薄弱 | 第40页 |
(二) 行政执法与司法保障不协同 | 第40-41页 |
(三) 环境资源保护地方性法规不完善 | 第41页 |
(四)云南环境司法案件数量稀少 | 第41-42页 |
(五)相关部口缺乏联动机制 | 第42页 |
(六)专业机构和人才配置不合理 | 第42-43页 |
三 法治政府建设和司法体制改革对环境司法保障的影响 | 第43-50页 |
(一) 政府建设对环境司法保障的影响 | 第43-47页 |
1 推动环境保障法治基础的奠定 | 第43-44页 |
2 提高各级政府及其部门人员环境保护的法治素养 | 第44页 |
3 改进环境司法保障大众参与体制 | 第44-45页 |
4 完善环境保护策略程序 | 第45页 |
5 规范环境司法保障行政执法监管和信息公开 | 第45-47页 |
(二) 司法体制改革对环境司法保障的影响 | 第47-50页 |
1 确保检察权和审判权独立行使 | 第48页 |
2 建立案件受理登记制 | 第48-49页 |
3 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 | 第49页 |
4.创建检察部门提起公益诉讼机制 | 第49-50页 |
四 完善云南省环境司法保障机制的对策 | 第50-55页 |
(一) 健全和完善环境资源保护地方性法规体制机制 | 第50页 |
(二) 加快云南法治政府建设 | 第50-51页 |
(三) 探索跨区环保法庭和检察室 | 第51页 |
(四) 创建云南各级检察机关提起环境保护公益诉讼机制 | 第51-52页 |
(五) 加强云南省环保与公安部门执法联动 | 第52-53页 |
(六) 促进云南环境司法保障人才队伍建设 | 第53页 |
(七) 深化变革以环境司法审理为核心的诉讼机制 | 第53-54页 |
(八) 积极探索云南环境司法保障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4页 |
(一) 著作类 | 第58-59页 |
(二) 期刊论文 | 第59-61页 |
(三) 学位论文 | 第61-62页 |
(四) 其他文献 | 第62-63页 |
(五) 外文类 | 第63-64页 |
附录:硕士期间成果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