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9-12页 |
绪论 | 第12-33页 |
一 选题依据 | 第12-13页 |
二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3-16页 |
1. 宣传 | 第13-14页 |
2. 文化宣传 | 第14-15页 |
3. 宣传与心理战的关系 | 第15-16页 |
三 国内外关于美国对日本宣传政策相关文献综述 | 第16-33页 |
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27页 |
2. 国外学术界围绕“美日文化关系”问题形成的主要观点 | 第27-30页 |
3. 国内研究现状 | 第30-33页 |
第一章 占领时期美国对日本意识形态改造 | 第33-55页 |
第一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美日文化交流状况 | 第33-36页 |
第二节 占领时期美国对日本的意识形态改造 | 第36-42页 |
一 占领当局对日本教育的民主化改革 | 第36-39页 |
二 对日本体育的改造 | 第39-40页 |
三 对日本宗教领域的改革 | 第40-42页 |
第三节 冷战与美日文化关系及对日宣传政策的改变 | 第42-52页 |
一 冷战与美国对日政策的“改弦易辙” | 第42-44页 |
二 美国对日本教育界的“红色清洗” | 第44-45页 |
三 美国决策层对日媾和的政策构想 | 第45-47页 |
四 美国政府宣传战略的重启 | 第47-49页 |
五 《洛克菲勒报告》与对日“文化攻势”的构想 | 第49-52页 |
小结 | 第52-55页 |
第二章 媾和之后美日文化关系与对日宣传政策 | 第55-93页 |
第一节 和约签署后美国对日宣传战政策的出台 | 第55-58页 |
一 杜鲁门政府对日宣传战略的出台 | 第55-57页 |
二 心理战略委员会 D-27 号文件的出台 | 第57-58页 |
第二节 杜鲁门政府对日本的宣传项目 | 第58-75页 |
一 图书项目与美国对日本文化宣传 | 第58-62页 |
二 美国新闻处项目与美国对日本文化教育宣传 | 第62-68页 |
三 杜鲁门政府对日本知识分子宣传项目 | 第68-73页 |
四 驻日美军宣传项目 | 第73-75页 |
第三节 杜鲁门政府时期洛克菲勒基金会对日文化交流项目 | 第75-90页 |
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洛克菲勒基金会对日文化交流项目 | 第76页 |
二 反共共识与洛克菲勒基金会的新使命 | 第76-79页 |
三 美国政府与洛克菲勒在对日文化宣传中的关系 | 第79-81页 |
四 洛克菲勒基金会对日本的宣传项目 | 第81-88页 |
五 洛克菲勒基金会对日本文化宣传的特点与效果 | 第88-90页 |
小结 | 第90-93页 |
第三章 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美日文化关系与对日宣传政策 | 第93-128页 |
第一节 艾森豪威尔政府对日本宣传政策的出台 | 第93-102页 |
一 艾森豪威尔政府对美国心理战机构的调整 | 第93-95页 |
二 艾森豪威尔政府对日本的宣传政策 | 第95-98页 |
三 美日关系的波折与美国对日心理战略的调整 | 第98-102页 |
第二节 艾森豪威尔政府对日本宣传行动 | 第102-116页 |
一 美国新闻署在日本的宣传 | 第102-111页 |
二 美国“佩里叩关”百年纪念宣传项目 | 第111-114页 |
三 “美日建交百年庆典”宣传项目 | 第114-116页 |
第三节 艾森豪威尔政府对日本知识分子宣传项目 | 第116-123页 |
一 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日本知识分子的新动向 | 第116-117页 |
二 艾森豪威尔政府对日本知识分子的宣传政策的演变 | 第117-121页 |
三 艾森豪威尔政府对日本知识分子的宣传项目的实施 | 第121-123页 |
第四节 亚洲基金会在日本的宣传项目 | 第123-126页 |
小结 | 第126-128页 |
第四章 肯尼迪政府时期美日文化关系与对日宣传政策 | 第128-148页 |
第一节 肯尼迪政府对日本宣传政策的出台 | 第128-134页 |
一 肯尼迪政府时期美国宣传政策与相关机制的变化 | 第128-130页 |
二 肯尼迪政府对日文化交流政策的出台 | 第130-131页 |
三 赖肖尔就任驻日大使与美日文化交流新局面的开创 | 第131-134页 |
第二节 肯尼迪政府时期对日本宣传政策的实施 | 第134-143页 |
一 美国新闻署的宣传项目 | 第134-139页 |
二 “赖肖尔攻势”与现代化理论论争 | 第139-141页 |
三 “美日文化教育交流会议”的创办 | 第141-143页 |
第三节 福特基金会对日本的文化交流项目 | 第143-146页 |
小结 | 第146-148页 |
结论 | 第148-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153-175页 |
一 基本史料 | 第153-155页 |
二 英文专著 | 第155-164页 |
三 英文学术论文 | 第164-169页 |
四 英文学位论文 | 第169-170页 |
五 中文专著 | 第170-172页 |
六 中文学术论文 | 第172-174页 |
七 中文学位论文 | 第174-175页 |
附录 | 第175-176页 |
后记 | 第176-1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