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交通冲突极值统计的安全分析模型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6-34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6-18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6-17页 |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7-1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8-31页 |
1.2.1 交通冲突技术研究综述 | 第18-30页 |
1.2.2 极值理论研究现状综述 | 第30-31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31-32页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32-34页 |
第2章 交通冲突数据及其与事故关系分析 | 第34-57页 |
2.1 数据来源 | 第34-36页 |
2.2 交通运行状况分析 | 第36-41页 |
2.2.1 交通量与交通组成分析 | 第36-37页 |
2.2.2 车辆行驶状态分析 | 第37-41页 |
2.3 交通冲突度量与分析 | 第41-49页 |
2.3.1 交通冲突类型分析 | 第41页 |
2.3.2 交通冲突度量指标选取 | 第41-42页 |
2.3.3 PET的测定 | 第42-47页 |
2.3.4 PET的统计特性分析 | 第47-49页 |
2.4 交通事故数据分析 | 第49-51页 |
2.4.1 事故数据总体描述 | 第49页 |
2.4.2 事故数据筛选 | 第49-51页 |
2.5 交通冲突与交通事故关系回归分析 | 第51-56页 |
2.5.1 回归分析方法比选 | 第51-52页 |
2.5.2 负二项回归分析方法应用 | 第52-54页 |
2.5.3 回归结果分析 | 第54-56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3章 基于极值理论的交通冲突分析原理研究 | 第57-73页 |
3.1 极值理论及其分类 | 第57-58页 |
3.2 区组极值理论 | 第58-62页 |
3.2.1 区组极值统计分布 | 第58-59页 |
3.2.2 广义极值分布模型 | 第59-60页 |
3.2.3 r阶广义极值分布模型 | 第60-62页 |
3.3 超阈值极值理论 | 第62-63页 |
3.3.1 超阈值极值的数学表述 | 第62页 |
3.3.2 广义帕累托分布模型 | 第62-63页 |
3.4 非独立同分布极值分析 | 第63-66页 |
3.4.1 非独立极值分析 | 第63-64页 |
3.4.2 非平稳极值分析 | 第64-66页 |
3.5 参数估计方法与模型比选 | 第66-70页 |
3.5.1 模型参数估计方法 | 第66-69页 |
3.5.2 模型诊断检验方法 | 第69-70页 |
3.6 交通冲突极值的安全分析原理研究 | 第70-72页 |
3.6.1 PET及其取负映射 | 第70-71页 |
3.6.2 事故风险界定 | 第71页 |
3.6.3 重现水平的安全含义 | 第71-72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4章 交通冲突极值统计模型构建研究 | 第73-99页 |
4.1 建模关键问题处理 | 第73-77页 |
4.1.1 模型参数估计方法选择 | 第73页 |
4.1.2 非独立PET极值处理 | 第73-76页 |
4.1.3 非平稳PET极值处理 | 第76页 |
4.1.4 安全分析指标不确定性衡量 | 第76-77页 |
4.2 交通冲突区组极值模型构建 | 第77-90页 |
4.2.1 区组划分 | 第77页 |
4.2.2 区组极值模型构建 | 第77-83页 |
4.2.3 最优模型及估计结果 | 第83-90页 |
4.3 交通冲突超阈值极值模型构建 | 第90-98页 |
4.3.1 阈值选取 | 第90-93页 |
4.3.2 超阈值极值模型构建 | 第93-97页 |
4.3.3 最优模型及估计结果 | 第97-9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98-99页 |
第5章 交通冲突极值统计模型对比分析 | 第99-110页 |
5.1 极值理论模型的对比分析 | 第99-103页 |
5.1.1 数据利用效率对比 | 第99-100页 |
5.1.2 模型预测可靠性对比 | 第100-101页 |
5.1.3 模型预测精度对比 | 第101-102页 |
5.1.4 对比分析结果讨论 | 第102-103页 |
5.2 极值理论模型与回归模型对比分析 | 第103-107页 |
5.2.1 回归模型构建 | 第103页 |
5.2.2 对比分析指标选取 | 第103-105页 |
5.2.3 对比结果分析 | 第105-107页 |
5.3 估计事故数与事故重现水平对比分析 | 第107-10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09-110页 |
第6章 基于超阈值模型的交通事件安全连续体表达 | 第110-127页 |
6.1 超阈值模型存在问题分析 | 第110-113页 |
6.1.1 阈值选取问题再探讨 | 第110-111页 |
6.1.2 PET映射问题探讨 | 第111-113页 |
6.2 安全连续体参数化模型的提出与解析 | 第113-115页 |
6.2.1 移位Gamma-GPD模型结构 | 第113-114页 |
6.2.2 模型参数解析 | 第114-115页 |
6.3 安全连续体参数化模型的标定方法 | 第115-120页 |
6.3.1 移位值δ的确定方法 | 第115-116页 |
6.3.2 Gamma-GPD模型参数标定方法 | 第116-120页 |
6.4 安全连续体参数化模型标定结果分析 | 第120-125页 |
6.4.1 移位值δ标定结果 | 第120-121页 |
6.4.2 Gamma-GPD模型参数标定结果 | 第121-122页 |
6.4.3 贝叶斯方法与极大似然估计方法对比 | 第122-125页 |
6.5 安全连续体参数化模型的特征值再分析 | 第125-126页 |
6.5.1 交通冲突与无干扰通行事件分界值分析 | 第125页 |
6.5.2 交通冲突与交通事故的分界分析 | 第125-126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126-127页 |
结论 | 第127-129页 |
参考文献 | 第129-140页 |
附录 | 第140-150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150-152页 |
致谢 | 第152-153页 |
个人简历 | 第1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