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大气颗粒物概述 | 第12-14页 |
1.1.1 大气颗粒物分类和组成 | 第12-13页 |
1.1.2 大气颗粒物对环境以及人体的影响 | 第13-14页 |
1.2 多环芳烃的概述 | 第14-17页 |
1.2.1 多环芳烃的性质 | 第14-16页 |
1.2.2 多环芳烃的来源 | 第16-17页 |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1.3.1 国内大气环境中多环芳烃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3.2 国外大气环境中多环芳烃研究现状 | 第18页 |
1.4 论文的选题及主要内容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实验与研究方法 | 第20-29页 |
2.1 样品的采集 | 第20-21页 |
2.1.1 颗粒物采样仪器 | 第20页 |
2.1.2 采样滤膜的前处理以及保存 | 第20页 |
2.1.3 采样点以及采样时间 | 第20-21页 |
2.2 PAHs的分析 | 第21-29页 |
2.2.1 实验试剂 | 第21-23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23-24页 |
2.2.3 样品前处理 | 第24-26页 |
2.2.4 PAH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仪器分析 | 第26-28页 |
2.2.5 PAHs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 第28-29页 |
第三章 车间室内外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情况 | 第29-36页 |
3.1 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计算 | 第29页 |
3.2 大气颗粒物污染情况 | 第29-33页 |
3.2.1 夏季PM_(10)、PM_(2.5)质量浓度 | 第29-31页 |
3.2.2 秋季PM_(10)、PM_(2.5)质量浓度 | 第31-32页 |
3.2.3 夏秋季大气颗粒物浓度对比 | 第32-33页 |
3.3 两季大气颗粒物室内外质量浓度关系 | 第33-3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第四章 污泥脱水车间室内外PAHs特征 | 第36-66页 |
4.1 夏秋两季PAHs浓度水平 | 第36-48页 |
4.1.1 CY点夏秋两季PAHs浓度水平 | 第36-43页 |
4.1.2 HT点夏秋两季PAHs浓度水平 | 第43-48页 |
4.2 夏秋两季PAHs组成特征 | 第48-51页 |
4.2.1 CY点夏秋两季PAHs组成特征 | 第48-50页 |
4.2.2 HT点夏秋两季PAHs组成特征 | 第50-51页 |
4.3 采样点室内外PAHs相关性分析 | 第51-64页 |
4.3.1 CY点Pearson相关性分析 | 第52-54页 |
4.3.2 HT点Pearson相关性分析 | 第54-6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第五章 颗粒物中PAHs来源解析和毒性评估 | 第66-71页 |
5.1 颗粒物中PAHs来源解析 | 第66-68页 |
5.2 颗粒物中PAHs的毒性评估 | 第68-70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9-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