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内燃机论文--柴油机论文--构造论文

柴油机相继增压系统控制阀设计与集成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1章 绪论第13-23页
    1.1 引言第13-14页
    1.2 相继增压系统的国内外研究和发展概况第14-17页
        1.2.1 相继增压技术的国外研究和发展概况第14-17页
        1.2.2 相继增压技术的国内研究概况第17页
    1.3 相继增压控制阀的国内外研究概况第17-21页
    1.4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主要内容第21-23页
第2章 相继增压系统燃气阀结构设计第23-33页
    2.1 阀门类型的选择第23页
        2.1.1 燃气阀的工作环境第23页
        2.1.2 相继增压系统对燃气阀的要求第23页
    2.2 蝶阀介绍第23-26页
        2.2.1 蝶阀的分类第23-26页
        2.2.2 阀门与管道的连接形式第26页
    2.3 相继增压燃气控制蝶阀结构型式选择第26页
    2.4 燃气阀结构设计第26-31页
        2.4.1 燃气阀基本结构参数的确定第27-29页
        2.4.2 蝶板最佳回转中心的确定第29-30页
        2.4.3 燃气阀密封副设计第30页
        2.4.4 执行器设计第30-31页
    2.5 本章小结第31-33页
第3章 燃气阀系统仿真分析第33-49页
    3.1 燃气阀流场仿真分析理论及基础第33-37页
        3.1.1 流体力学基本控制方程第33-36页
        3.1.2 控制方程的离散第36页
        3.1.3 流场数值计算的主要方法第36-37页
    3.2 热分析理论基础第37-38页
        3.2.1 热传导第37页
        3.2.2 热对流第37-38页
        3.2.3 热辐射第38页
    3.3 燃气阀内流体三维流动仿真计算与分析第38-46页
        3.3.1 CFD计算模型及网格划分第38-39页
        3.3.2 计算方法及边界条件第39页
        3.3.3 燃气阀开启流道内瞬态流场计算结果分析第39-44页
        3.3.4 燃气阀不同响应时间阀内流场计算分析第44-46页
    3.4 燃气阀系统热仿真与分析第46-48页
        3.4.1 燃气阀系统热仿真模型的建立第47页
        3.4.2 边界条件及加载第47页
        3.4.3 计算结果及分析第47-48页
    3.5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4章 柴油机相继增压系统集成与模块化设计第49-55页
    4.1 集成与模块化设计概念第49页
    4.2 系统集成与模块化技术的优势第49-50页
    4.3 涡轮增压系统集成设计方案第50-54页
        4.3.1 涡前压前集成方案第50-51页
        4.3.2 涡前压后集成设计方案第51-52页
        4.3.3 涡后压前集成设计方案第52-53页
        4.3.4 涡后压后集成设计方案第53-54页
    4.4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5章 相继增压控制阀响应时间仿真研究第55-79页
    5.1 柴油机整机性能仿真的数学模型第55-68页
        5.1.1 气缸内热力过程的基本方程第55-57页
        5.1.2 气缸工作容积第57页
        5.1.3 气缸周壁的传热第57-58页
        5.1.4 燃烧放热规律的计算第58-62页
        5.1.5 进排气系统数学模型第62-63页
        5.1.6 涡轮增压器数学模型第63-66页
        5.1.7 中冷器数学模型第66-67页
        5.1.8 瞬态计算模型第67-68页
    5.2 瞬态仿真模型的建立与验证第68-70页
        5.2.1 目标机型介绍第68-69页
        5.2.2 仿真模型的建立第69页
        5.2.3 稳态仿真模型的标定第69-70页
    5.3 控制阀响应时间对切换过程的影响分析第70-77页
        5.3.1 控制阀响应时间对切换延迟时间的影响第71页
        5.3.2 控制阀响应时间对切换过程平稳性的影响第71-77页
    5.4 本章小结第77-79页
第6章 相继增压控制阀响应时间实验研究第79-93页
    6.1 试验方案第79页
    6.2 试验测量仪器和设备第79-81页
    6.3 试验结果及分析第81-91页
        6.3.1 切入延迟时间的确定第81-83页
        6.3.2 控制阀响应时间对切换过程的影响分析第83-91页
    6.4 本章小结第91-93页
结论第93-95页
参考文献第95-9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第99-101页
致谢第101页

论文共1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燃烧器出口流场的PIV测量与分析
下一篇:南海北部陆坡柱样沉积物的环境磁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