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IV的3D手机立体图像合成算法及虚拟视点合成算法研究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9页 |
1.1 引言 | 第8-9页 |
1.2 自由立体显示技术发展现状 | 第9-16页 |
1.2.1 全息显示技术 | 第11-13页 |
1.2.2 头部跟踪立体显示技术 | 第13-14页 |
1.2.3 体三维显示技术 | 第14页 |
1.2.4 平板自由立体显示技术 | 第14-16页 |
1.3 裸眼立体手机发展现状 | 第16页 |
1.4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 | 第16-17页 |
1.5 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 | 第17-19页 |
第二章 自由立体显示原理及光栅数学建模 | 第19-36页 |
2.1 人眼立体视觉原理 | 第19-22页 |
2.1.1 人眼的生理结构 | 第19-20页 |
2.1.2 双眼会聚 | 第20页 |
2.1.3 视差和深度 | 第20-22页 |
2.2 狭缝光栅立体显示器结构及数学建模 | 第22-27页 |
2.2.1 狭缝光栅立体显示器结构 | 第22-24页 |
2.2.2 狭缝光栅数学建模 | 第24-27页 |
2.3 柱透镜光栅立体显示器结构及数学建模 | 第27-33页 |
2.3.1 柱透镜光栅立体显示器结构 | 第27-28页 |
2.3.2 柱透镜光栅光学特性分析 | 第28-29页 |
2.3.3 柱透镜光栅数学建模 | 第29-33页 |
2.4 莫尔条纹和串扰 | 第33-3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基于AIV的立体图像合成算法 | 第36-46页 |
3.1 立体手机显示原理 | 第36-38页 |
3.2 立体手机串扰研究 | 第38-41页 |
3.3 基于AIV的合成算法 | 第41-42页 |
3.4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42-4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融合空洞修复的虚拟视点生成算法研究 | 第46-62页 |
4.1 虚拟视点生成算法分类与介绍 | 第46-49页 |
4.1.1 基于模型的虚拟视点绘制技术 | 第46-48页 |
4.1.2 基于图像的虚拟视点绘制技术 | 第48-49页 |
4.2 DIBR存在问题 | 第49-52页 |
4.2.1 重叠问题 | 第49-51页 |
4.2.2 重采样问题 | 第51页 |
4.2.3 空洞问题 | 第51-52页 |
4.3 DIBR虚拟视点绘制算法 | 第52-57页 |
4.3.1 像素坐标与图像坐标的转换 | 第52-53页 |
4.3.2 摄像机模型和坐标变换 | 第53-56页 |
4.3.3 DIBR投影变换 | 第56-57页 |
4.4 虚拟视点空洞修复算法研究 | 第57-6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2-64页 |
5.1 总结 | 第62-63页 |
5.2 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英文缩略表 | 第68-69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