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目录 | 第6-9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1.1 选题背景与课题来源 | 第9-10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页 |
1.1.2 课题来源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0-12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1-12页 |
1.4 研究尺度界定 | 第12-13页 |
1.5 论文框架 | 第13-15页 |
2.国内外基于街区通风的城市空间形态指标探究 | 第15-26页 |
2.1 文献调查方法 | 第15-16页 |
2.2 国内外文献调查表 | 第16-18页 |
2.3 国内外文献调查总体评估 | 第18-26页 |
2.3.1 街区形态与自然通风关系研究方法的总结 | 第19页 |
2.3.2 形态学指标定义及计算方法详解 | 第19-26页 |
3.城市空间形态指标对于板式街区通风研究的适用性分析 | 第26-67页 |
3.1 板式街区基准案例模型的选取与数值模拟方案 | 第26-29页 |
3.1.1 基准案例选取 | 第26-27页 |
3.1.2 数值模拟计算方案及边界条件设定 | 第27-29页 |
3.2 代表板式街区常见形态变化的工况设定与模拟方案 | 第29-38页 |
3.2.1 水平面形态变化与工况设定 | 第29-34页 |
3.2.2 垂直面形态变化与工况设定 | 第34-38页 |
3.3 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38-65页 |
3.3.1 基准案例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38-40页 |
3.3.2 水平面形态变化影响下的工况系列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40-52页 |
3.3.3 垂直面形态变化影响下的工况系列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52-65页 |
3.4 本章总结 | 第65-67页 |
3.4.1 水平面形态变化影响下的城市空间形态指标对于通风研究的适用性总结 | 第65-66页 |
3.4.2 垂直面形态变化影响下的城市空间形态指标对于通风研究的适用性总结 | 第66-67页 |
4.城市空间形态指标对于点式街区通风研究的适用性分析 | 第67-91页 |
4.1 点式街区基准案例模型的选取与数值模拟方案 | 第67-69页 |
4.1.1 基准案例选取 | 第67-68页 |
4.1.2 数值模拟计算方案及边界条件设定 | 第68-69页 |
4.2 代表点式街区常见形态变化的工况设定与模拟方案 | 第69-76页 |
4.2.1 水平面形态变化与工况设定 | 第69-73页 |
4.2.2 垂直面形态变化与工况设定 | 第73-76页 |
4.3 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76-90页 |
4.3.1 基准案例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76-77页 |
4.3.2 水平面形态变化影响下的工况系列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77-85页 |
4.3.3 水平面形态变化影响下的工况系列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85-90页 |
4.4 本章总结 | 第90-91页 |
4.4.1 水平面形态变化影响下的城市空间形态指标对于通风研究的适用性总结 | 第90页 |
4.4.2 垂直面形态变化影响下的城市空间形态指标对于通风研究的适用性总结 | 第90-91页 |
5.街区通风研究在实际居住区中的应用 | 第91-96页 |
5.1 实际工程案例选取 | 第91页 |
5.2 案例风环境模拟边界条件设定 | 第91-94页 |
5.3 案例风环境模拟现状分析 | 第94页 |
5.4 风环境改善设计策略 | 第9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4-96页 |
6.结论和展望 | 第96-99页 |
6.1 结论 | 第96-97页 |
6.2 本文研究的不足 | 第97-98页 |
6.3 本研究的思考和探索 | 第98页 |
6.4 未来研究的展望 | 第98-99页 |
致谢 | 第99-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06页 |
附录 1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