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民用建筑论文--教育机构建筑及科学研究机构建筑论文--初等学校、中等学校论文

当代中学校园建筑研究及未来发展趋势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5页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第9-10页
        1.1.1 “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第9-10页
        1.1.2 历史文化对校园建筑发展的影响第10页
    1.2 课题研究的范围与目的第10-11页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第11-13页
        1.3.1 我国的教育改革进程第11-12页
        1.3.2 国外的中学教育及建筑设计第12-13页
    1.4 研究的框架及方法第13-15页
        1.4.1 研究框架第13-14页
        1.4.2 研究方法第14-15页
第二章 当代中学校园建筑现状第15-26页
    2.1 影响中学校园建筑发展的因素第15-19页
        2.1.1 人口的因素第15-17页
        2.1.2 政治经济因素第17-18页
        2.1.3 教育文化因素第18页
        2.1.4 规范限制第18-19页
    2.2 当代国内、外校园建筑现状第19-26页
        2.2.1 我国中学校园建筑现状第19-22页
            2.2.1.1 教学空间单一第20页
            2.2.1.2 辅助教学空间、公共空间的缺乏第20-21页
            2.2.1.3 校园空间设计不足第21页
            2.2.1.4 冷漠的学习环境第21-22页
            2.2.1.5 校园建筑标准化,缺乏特色性第22页
        2.2.2 国外中学校园建筑现状分析第22-26页
            2.2.2.1 英国中学校园建筑第22-23页
            2.2.2.2 日本中学校园建筑第23-24页
            2.2.2.3 欧洲中学校园建筑第24-26页
第三章 当代中学校园规划布局第26-38页
    3.1 当代中学校园规划的特点和新观点第26-32页
        3.1.1 当代中学校园规划的特点第26-28页
            3.1.1.1 规模扩大、功能分区更为完善第26-27页
            3.1.1.2 重视校园空间的塑造第27-28页
            3.1.1.3 强调校园内部环境建设第28页
            3.1.1.4 中学校园与城市、社区的关系日趋紧密第28页
        3.1.2 中学校园规划的新思路第28-32页
            3.1.2.1 强调完善的校园规划第29页
            3.1.2.2 强调空间变化的多样性、灵活性第29-30页
            3.1.2.3 开放型校园的理念第30-31页
            3.1.2.4 生态校园的理念第31-32页
    3.2 当代中学校园的规划设计第32-35页
        3.2.1 教学区第33页
        3.2.2 行政办公区第33页
        3.2.3 体育运动区第33页
        3.2.4 生活服务区第33-35页
    3.3 中学校园环境氛围营造的基本方法第35-38页
        3.3.1 校园小品的运用第35-36页
        3.3.2 自然环境的营造第36页
        3.3.3 多彩的交流空间第36-38页
第四章 当代中学校园建筑特点第38-53页
    4.1 教学建筑第38-43页
        4.1.1 教学建筑的新内涵第38-41页
            4.1.1.1 教学内容的改变第38页
            4.1.1.2 教育改革对中学建筑的影响第38-41页
        4.1.2 教学建筑的发展方向第41-43页
            4.1.2.1 单元式组合第42页
            4.1.2.2 庭院式组合第42-43页
    4.2 公共用房第43-47页
        4.2.1 图书馆建筑发展的特点第43-45页
            4.2.1.1 图书馆规模增大第43-44页
            4.2.1.2 图书馆功能全面化第44页
            4.2.1.3 图书馆建筑规模的变革第44-45页
        4.2.2 中学报告厅、阶梯教室的建设第45页
        4.2.3 报告厅的建设第45-47页
    4.3 馆舍用房第47-49页
        4.3.1 体育场地建设的标准提高第47页
        4.3.2 体育馆成为建设的重点第47-48页
        4.3.3 运动场、馆的规划设计的开放性第48-49页
    4.4 辅助用房第49-51页
        4.4.1 学生宿舍的新发展第49-50页
        4.4.2 学生食堂的发展第50-51页
    4.5 校舍建筑的新形象第51-53页
        4.5.1 不同的建筑风格在教学建筑中的运用第51-53页
            4.5.1.1 功能的多样化带来了建筑造型的多样化第51-52页
            4.5.1.2 注重内涵、反映新内容第52-53页
第五章 当代中学校园建筑——建筑工程实例介绍第53-65页
    5.1 天津市实验中学滨海学校第53-58页
        5.1.1 总图布局及建筑单体设计第53-57页
        5.1.2 建筑风格第57-58页
    5.2 天津市武清区杨村一中新校区第58-65页
        5.2.1 总图布局及建筑单体设计第58-64页
        5.2.2 景观设计第64页
        5.2.3 建筑风格第64-65页
第六章 当代中学校园建筑的未来发展趋势第65-73页
    6.1 中学建筑面临的时代特点第65-67页
        6.1.1 全球化与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第65页
        6.1.2 全面推动信息化社会第65-67页
            6.1.2.1 信息化来临第65-66页
            6.1.2.2 信息化设计对中学建筑的影响第66页
            6.1.2.3 中学与社区资源共享第66-67页
    6.2 可持续发展校园建筑第67-73页
        6.2.1 绿色校园的特点第68页
        6.2.2 绿色校园的措施第68-73页
            6.2.2.1 建筑功能布局与结构形式第68-69页
            6.2.2.2 高效的围护结构第69-70页
            6.2.2.3 资源循环与利用第70-73页
第七章 小结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76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76-77页
致谢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太阳能—土壤源热泵双热源耦合特性及地下蓄能传热强化研究
下一篇:碳纳米管修饰锡锑电极及电催化与纳滤技术耦合处理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