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反射裂缝防治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合理强度指标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7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水泥稳定碎石强度要求 | 第13-14页 |
·收缩性能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室内强度试验及模拟研究 | 第17-54页 |
·原材料性质与集料级配 | 第17-22页 |
·水泥性能检验 | 第17页 |
·集料性质 | 第17-18页 |
·集料级配 | 第18-19页 |
·骨架级配确定方法 | 第19-22页 |
·混合料击实试验 | 第22-25页 |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 第25-34页 |
·试验结果 | 第26-29页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29-33页 |
·强度预估模型 | 第33-34页 |
·劈裂强度试验 | 第34-38页 |
·试验结果 | 第34-36页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36-38页 |
·无侧限抗压强度与劈裂强度比较分析 | 第38-40页 |
·无侧限抗压强度与劈裂强度的相关关系 | 第38-40页 |
·摩擦角与粘结力 | 第40页 |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性能试验离散元模拟分析 | 第40-52页 |
·离散元方法及基本假设 | 第40-42页 |
·混合料离散元模型 | 第42-46页 |
·混合料性能的离散元模型计算 | 第46-52页 |
·小结 | 第52-54页 |
第三章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收缩性能试验研究 | 第54-75页 |
·收缩试验方法 | 第54-59页 |
·电阻应变片测量法简介 | 第54-56页 |
·干缩试验方法 | 第56-58页 |
·温缩试验方法 | 第58-59页 |
·试验说明与注意事项 | 第59页 |
·干缩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59-66页 |
·含水量变化规律 | 第61-62页 |
·干缩特性随曝露时间变化规律分析 | 第62-63页 |
·干缩特性随失水率变化规律 | 第63-65页 |
·水泥剂量与集料级配对干缩特性的影响 | 第65-66页 |
·温缩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66-74页 |
·温缩应变规律分析 | 第67-71页 |
·温缩系数规律分析 | 第71-72页 |
·水泥剂量与集料级配对温缩特性的影响 | 第72-74页 |
·小结 | 第74-75页 |
第四章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强度与模量关系研究 | 第75-95页 |
·试验路方案与施工 | 第75-77页 |
·试验路方案 | 第75-76页 |
·试验路施工情况 | 第76-77页 |
·试验路无侧限抗压强度检测 | 第77-80页 |
·强度检测结果与分析 | 第78-79页 |
·室内与室外(现场)强度比较 | 第79-80页 |
·FWD弯沉检测 | 第80-90页 |
·底基层弯沉检测与数据分析 | 第80-84页 |
·基层弯沉检测与数据分析 | 第84-87页 |
·面层弯沉检测与数据分析 | 第87-90页 |
·模量与强度相关关系 | 第90-94页 |
·模量反算结果与分析 | 第90-91页 |
·模量与强度相关关系 | 第91-94页 |
·小结 | 第94-95页 |
第五章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开裂计算 | 第95-114页 |
·基层收缩原理 | 第95-96页 |
·有限元裂缝预估计算模型 | 第96-98页 |
·温度应力求解方法 | 第96页 |
·基本假定 | 第96-97页 |
·层间接触摩擦 | 第97页 |
·温度场模型 | 第97-98页 |
·路面结构模型 | 第98页 |
·计算参数 | 第98-99页 |
·路面结构与计算参数 | 第98-99页 |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参数 | 第99页 |
·收缩应力分析 | 第99-105页 |
·沿路面长度的分布特性 | 第100页 |
·沿路面厚度的分布特性 | 第100-101页 |
·失水率对干缩应力的影响 | 第101-102页 |
·温差对温缩应力的影响 | 第102页 |
·路面长度对收缩应力的影响 | 第102-103页 |
·基层模量对收缩应力的影响 | 第103页 |
·干缩应力与温缩应力的比例关系 | 第103-105页 |
·收缩开裂间距计算 | 第105-112页 |
·基本假定 | 第105页 |
·开裂判据 | 第105-106页 |
·理论推导 | 第106-107页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107-110页 |
·开裂间距回归公式 | 第110-111页 |
·两种级配混合料开裂间距计算 | 第111-112页 |
·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对收缩开裂间距的影响 | 第112页 |
·小结 | 第112-114页 |
第六章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沥青路面裂缝扩展分析 | 第114-139页 |
·裂缝扩展过程 | 第114-116页 |
·基于断裂力学的有限元分析方法 | 第116-122页 |
·有限元程序验证 | 第116-117页 |
·裂缝扩展模型 | 第117-121页 |
·计算模型及参数 | 第121-122页 |
·基层开裂对路面结构响应的影响 | 第122-123页 |
·基层收缩裂缝扩展过程对面层底部应力的影响 | 第122-123页 |
·基层形成贯穿裂缝后对路面应力的影响 | 第123页 |
·行车荷载作用下裂缝的扩展规律 | 第123-134页 |
·最不利荷位 | 第123-124页 |
·裂缝扩展规律和疲劳扩展寿命 | 第124-127页 |
·裂缝扩展重载敏感性分析 | 第127-128页 |
·裂缝宽度的影响 | 第128页 |
·结构参数敏感性分析 | 第128-134页 |
·温度荷载作用下裂缝的扩展规律 | 第134-137页 |
·沥青混合料材料参数 | 第134-135页 |
·基层收缩裂缝扩展规律 | 第135-136页 |
·面层反射裂缝扩展规律 | 第136-137页 |
·小结 | 第137-139页 |
第七章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合理强度范围 | 第139-147页 |
·水稳碎石基层强度和疲劳性能要求 | 第139-145页 |
·抗压疲劳性能 | 第140-142页 |
·弯拉疲劳性能 | 第142-145页 |
·水稳碎石基层合理强度范围 | 第145页 |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室内设计方法 | 第145-146页 |
·水泥稳定碎石强度范围建议 | 第145页 |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室内设计 | 第145-146页 |
·小结 | 第146-147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47-149页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147-148页 |
·创新点 | 第148页 |
·展望 | 第148-149页 |
参考文献 | 第149-154页 |
致谢 | 第1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