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企业针对性营销系统设计与实现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论文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论文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技术的现状 | 第11-13页 |
1.2.2 电信的运营现状 | 第13-15页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4 论文的章节安排 | 第15-17页 |
第二章 针对性营销技术原理 | 第17-22页 |
2.1 针对性营销系统的介绍 | 第17-19页 |
2.1.1 针对性营销系统的概念 | 第17页 |
2.1.2 针对性营销系统的目的与意义 | 第17-18页 |
2.1.3 针对性的营销系统其理论依据 | 第18-19页 |
2.2 相关技术 | 第19-21页 |
2.2.1 802.1x协议及其应用 | 第19-20页 |
2.2.2 工作流的管理 | 第20-21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三章 系统架构的设计 | 第22-36页 |
3.1 业务需求 | 第22-24页 |
3.1.1 业务的目标 | 第23页 |
3.1.2 系统的使用对象其特点与分类 | 第23-24页 |
3.2 系统的架构 | 第24-32页 |
3.2.1 系统MVC设计模式 | 第24-25页 |
3.2.2 系统MVC架构方案 | 第25-29页 |
3.2.3 系统的部署方案 | 第29-32页 |
3.3 工作流框架及实现 | 第32-34页 |
3.3.1 过程成分 | 第32页 |
3.3.2 流程的制定 | 第32-33页 |
3.3.3 流程的调度 | 第33-34页 |
3.4 系统的功能框架 | 第34-3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客户理解子系统设计 | 第36-50页 |
4.1 子系统程序框架与功能框架 | 第36-37页 |
4.2 分析模型 | 第37-42页 |
4.2.1 客户的细分模型 | 第37-39页 |
4.2.2 框架模型的测试 | 第39-40页 |
4.2.3 框架模型的开发 | 第40-42页 |
4.3 客户的特征分析 | 第42-43页 |
4.3.1 特征刻画的参数配置 | 第42-43页 |
4.4 主流套餐的分析 | 第43-45页 |
4.4.1 主流套餐的总体分析 | 第44页 |
4.4.2 客户群的主流套餐其覆盖分析 | 第44-45页 |
4.5 取数自助 | 第45-49页 |
4.5.1 配置与管理功能 | 第45-46页 |
4.5.2 智能取数的功能 | 第46-48页 |
4.5.3 取数结果与管理功能 | 第48-49页 |
4.5.4 取数任务的管理功能 | 第49页 |
4.5.5 自组织功能 | 第49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五章 营销执行子系统设计实现 | 第50-68页 |
5.1 系统登陆模块的实现 | 第50-52页 |
5.2 子系统的程序框架与功能框架 | 第52-53页 |
5.3 外呼营销的派单 | 第53-54页 |
5.4 营销派单的执行 | 第54-61页 |
5.4.1 营销单的派发 | 第55-56页 |
5.4.2 业务逻辑的流程分析 | 第56-57页 |
5.4.3 营销接触的信息管理 | 第57-59页 |
5.4.4 营销工单的修改 | 第59-60页 |
5.4.5 参数实现 | 第60-61页 |
5.5 营销过程的监控 | 第61-67页 |
5.5.1 营销派单的监控 | 第61-62页 |
5.5.2 营销进度的监控 | 第62页 |
5.5.3 营销模型类的实现 | 第62-64页 |
5.5.4 电信公司的统计报表 | 第64页 |
5.5.5 本地网的业务主管其统计报表 | 第64-65页 |
5.5.6 本地网外呼公司主管的统计报表 | 第65-66页 |
5.5.7 本地网的班组长其统计报表 | 第66页 |
5.5.8 外呼坐席的统计报表 | 第66-67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六章 系统的测试 | 第68-73页 |
6.1 测试目的 | 第68页 |
6.2 测试方法 | 第68-70页 |
6.3 测试方案 | 第70-71页 |
6.3.1 系统的界面测试 | 第70页 |
6.3.2 系统的性能测试 | 第70-71页 |
6.4 测试结论 | 第71-72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