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台上忆吹箫》词调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7-11页 |
(一)本选题的研究现状 | 第7-10页 |
(二)本选题的研究价值 | 第10-11页 |
一、《凤凰台上忆吹箫》词调溯源 | 第11-15页 |
(一)《凤凰台上忆吹箫》调名探源 | 第11-13页 |
(二)《凤凰台上忆吹箫》首篇问题考证 | 第13-15页 |
二、《凤凰台上忆吹箫》词调调式 | 第15-30页 |
(一)《凤凰台上忆吹箫》词的格律 | 第15-21页 |
(二)《凤凰台上忆吹箫》词的句法 | 第21-22页 |
(三)《凤凰台上忆吹箫》词的章法 | 第22-25页 |
(四)《凤凰台上忆吹箫》词的声情 | 第25-30页 |
三、宋金《凤凰台上忆吹箫》创作 | 第30-36页 |
(一)宋金《凤凰台上忆吹箫》作者及创作 | 第30-31页 |
(二)宋金《凤凰台上忆吹箫》主题内容 | 第31-34页 |
(三)宋金《凤凰台上忆吹箫》艺术风格 | 第34-36页 |
四、元明时期《凤凰台上忆吹箫》创作 | 第36-51页 |
(一)元明时期《凤凰台上忆吹箫》作者及创作 | 第36-39页 |
(二)元明时期《凤凰台上忆吹箫》内容题材的发展 | 第39-46页 |
(三)元明时期《凤凰台上忆吹箫》艺术风格 | 第46-51页 |
五、清代《凤凰台上忆吹箫》创作 | 第51-75页 |
(一)清代《凤凰台上忆吹箫》作者及创作 | 第51-61页 |
(二)清代《凤凰台上忆吹箫》内容题材的发展与新变 | 第61-70页 |
(三)清代《凤凰台上忆吹箫》艺术风格 | 第70-75页 |
结语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