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使用与满足视角下的《吐槽大会》受众心理需求分析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1.2.1 网络脱口秀的相关研究 | 第11-12页 |
1.2.2 《吐槽大会》节目的相关研究 | 第12-13页 |
1.2.3 脱口秀节目的“使用与满足”研究 | 第13页 |
1.2.4 脱口秀节目的受众心理需求研究 | 第13-14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4 研究意义及创新点 | 第14-15页 |
1.5 理论框架 | 第15-17页 |
1.5.1 使用与满足理论 | 第15页 |
1.5.2 “亚文化”理论 | 第15-17页 |
1.5.3 需求层次理论 | 第17页 |
第二章 《吐槽大会》对受众心理需求的满足分析 | 第17-30页 |
2.1 《吐槽大会》节目概述 | 第17-20页 |
2.1.1 《吐槽大会》的由来 | 第17-18页 |
2.1.2 《吐槽大会》的整改之路 | 第18-20页 |
2.1.3 《吐槽大会》播放量及影响 | 第20页 |
2.2 使用与满足视野下《吐槽大会》分析 | 第20-30页 |
2.2.1 满足受众渴望尊重和平等的心理 | 第21-24页 |
2.2.2 满足受众的窥私和好奇心理 | 第24-27页 |
2.2.3 满足受众的娱乐缓释心理 | 第27-29页 |
2.2.4 满足受众的文化认同 | 第29-30页 |
第三章 从受众心理角度看《吐槽大会》的节目缺陷 | 第30-33页 |
3.1 过分引导——缺乏“求真” | 第30-31页 |
3.2 过分迎合——缺乏内涵 | 第31-32页 |
3.3 节目形式单一——缺乏变化 | 第32-33页 |
第四章 《吐槽大会》成功带来的思考 | 第33-38页 |
4.1 认真研究和把握受众心理需求 | 第33-34页 |
4.2 不断创新以满足受众心理需求 | 第34-35页 |
4.3 对受众心理进行积极健康的引导 | 第35-36页 |
4.4 警惕过度娱乐背后的社会病态 | 第36-38页 |
小结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致谢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