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0页 |
1.1 百合属植物的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1.1.1 野生百合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1.1.2 中国野生百合种质资源调查及引种驯化研究 | 第13页 |
1.1.3 百合营养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2 植物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1.2.1 形态学标记 | 第14-15页 |
1.2.2 孢粉学标记 | 第15页 |
1.2.3 细胞学标记 | 第15页 |
1.2.4 分子标记 | 第15-16页 |
1.3 植物形态学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1.3.1 百合属植物形态学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1.3.2 其他植物形态学研究进展 | 第18页 |
1.4 植物资源评价体系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1.5 选题目的与意义 | 第19-20页 |
第二章 野生百合属植物资源调查 | 第20-29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0页 |
2.1.1 文献的搜集整理 | 第20页 |
2.1.2 调查地区确定 | 第20页 |
2.1.3 实地调查 | 第20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0-28页 |
2.2.1 种类及特征 | 第20-23页 |
2.2.2 资源分布 | 第23-24页 |
2.2.3 资源特点 | 第24-27页 |
2.2.4 资源现状 | 第27-28页 |
2.3 讨论 | 第28-29页 |
第三章 不同种百合表型亲缘关系分析 | 第29-40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29-31页 |
3.1.1 性状选取 | 第29-30页 |
3.1.2 质量性状数量化 | 第30页 |
3.1.3 数据分析 | 第30-31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31-33页 |
3.2.1 野生百合不同种鳞茎表型亲缘关系 | 第31页 |
3.2.2 野生百合不同种茎表型亲缘关系 | 第31-32页 |
3.2.3 野生百合不同种叶表型亲缘关系 | 第32页 |
3.2.4 野生百合不同种花表型亲缘关系 | 第32-33页 |
3.2.5 野生百合不同种表型亲缘关系 | 第33页 |
3.3 讨论 | 第33-40页 |
第四章 野生百合属植物资源综合评价 | 第40-47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40-41页 |
4.1.1 评价种类 | 第40页 |
4.1.2 评价方法 | 第40-41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41-43页 |
4.2.1 评价指标的确定及模型构建 | 第41页 |
4.2.2 矩阵建立 | 第41页 |
4.2.3 一致性检验与权重计算 | 第41页 |
4.2.4 指标评分标准制定及赋值 | 第41-42页 |
4.2.5 百合综合得分及等级 | 第42-43页 |
4.3 讨论 | 第43-47页 |
4.3.1 野生百合的综合评价 | 第43-44页 |
4.3.2 野生百合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 | 第44-47页 |
第五章 秦巴山区野百合不同居群表型多样性 | 第47-57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47页 |
5.1.1 试验材料 | 第47页 |
5.1.2 数据统计分析 | 第47页 |
5.2 结果与分析 | 第47-55页 |
5.2.1 野百合质量性状差异 | 第48-49页 |
5.2.2 野百合居群间与居群内数量性状的变异 | 第49-55页 |
5.2.3 野百合天然居群间的相似性分析 | 第55页 |
5.3 讨论 | 第55-57页 |
5.3.1 野百合表型变异丰富性 | 第55-56页 |
5.3.2 野百合居群间的相似性 | 第56-57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3页 |
附录 | 第6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作者简介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