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义寨灌区土壤墒情动态预测及引黄用水需求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目录 | 第6-8页 |
| 引言 | 第8-10页 |
| 1 绪论 | 第10-17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 1.3.2 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 2 灌区概况 | 第17-21页 |
| 2.1 气象水文 | 第18页 |
| 2.2 地形地貌 | 第18-19页 |
| 2.3 土壤分布 | 第19页 |
| 2.4 水文地质 | 第19页 |
| 2.5 社会经济 | 第19-20页 |
| 2.6 水利工程 | 第20-21页 |
| 3 作物需水量研究 | 第21-48页 |
| 3.1 作物蒸散量计算 | 第21-22页 |
| 3.2 作物需水量计算 | 第22-31页 |
| 3.2.1 灌区试验站概况 | 第22页 |
| 3.2.2 参考作物蒸发蒸腾的计算 | 第22-24页 |
| 3.2.3 作物系数 | 第24-25页 |
| 3.2.4 三义寨灌区主要作物需水量计算 | 第25-31页 |
| 3.3 灌区主要作物需水量特性分析 | 第31-48页 |
| 3.3.1 主要作物需水量变化趋势分析 | 第31-36页 |
| 3.3.2 主要作物需水量和影响因素分析 | 第36-48页 |
| 4 灌区土壤墒情研究 | 第48-63页 |
| 4.1 土壤墒情影响因子 | 第48-49页 |
| 4.2 土壤墒情动态预测模型 | 第49页 |
| 4.3 墒情动态预测模型的构建及检验 | 第49-63页 |
| 4.3.1 基础数据分析 | 第49-53页 |
| 4.3.2 模拟检验 | 第53-63页 |
| 5 灌区灌溉用水量 | 第63-84页 |
| 5.1 灌区分区情况 | 第63-65页 |
| 5.1.1 分区原则 | 第63页 |
| 5.1.2 分区结果 | 第63-65页 |
| 5.2 灌区理论灌溉需水量 | 第65-77页 |
| 5.2.1 水量平衡方程 | 第66页 |
| 5.2.2 有效降水 | 第66-68页 |
| 5.2.3 地下水补给量 | 第68-74页 |
| 5.2.4 理论灌溉需水量计算 | 第74-77页 |
| 5.3 灌区灌溉引黄需水量 | 第77-80页 |
| 5.3.1 灌溉水利用系数 | 第77-78页 |
| 5.3.2 灌溉水量 | 第78-79页 |
| 5.3.3 地下水回归补给量 | 第79页 |
| 5.3.4 其他因素的影响 | 第79页 |
| 5.3.5 灌溉引黄需水量 | 第79-80页 |
| 5.4 灌区引黄水量对比分析 | 第80-84页 |
| 5.4.1 实际引黄用水过程变化 | 第80-81页 |
| 5.4.2 理论引水与实际引水对比分析 | 第81-84页 |
| 6 结论和展望 | 第84-86页 |
| 6.1 主要研究结论或创新点 | 第84-85页 |
| 6.2 研究展望 | 第85-86页 |
| 参考文献 | 第86-89页 |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89-90页 |
| 致谢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