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引言 | 第12-14页 |
第一章 知识产权保护与公证制度概论 | 第14-21页 |
第一节 公证制度概述 | 第14-16页 |
一、公证制度的起源 | 第14-15页 |
二、我国的公证制度 | 第15-16页 |
第二节 公证保护知识产权的优势 | 第16-19页 |
一、公证保全的证据具有证据效力 | 第16-17页 |
二、公证保全的证据具有较高证明力 | 第17页 |
三、公证保全的证据具有更大灵活性 | 第17-19页 |
第三节 公证保护知识产权的缺陷 | 第19-20页 |
一、公证保护的滞后性 | 第19页 |
二、公证保护的不平衡性 | 第19页 |
三、公证保护的依赖性 | 第19-20页 |
第四节 公证与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保护 | 第20-21页 |
第二章 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公证有待拓展的领域 | 第21-29页 |
第一节 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和专利权 | 第21-22页 |
一、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 | 第21-22页 |
二、网络环境下的专利权 | 第22页 |
第二节 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的公证保护问题 | 第22-24页 |
一、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保护的现状 | 第22-24页 |
二、网络环境下著作权公证保护的空白 | 第24页 |
第三节 网络环境下专利权的公证保护问题 | 第24-27页 |
一、专利无效的审查流程 | 第24-25页 |
二、网络环境下专利权公证保护的空白 | 第25-27页 |
第四节 网络环境下著作权和专利权交叉时公证保护问题 | 第27-29页 |
第三章 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公证的完善 | 第29-39页 |
第一节 公证主体多元化 | 第29-30页 |
一、提高公证人员素质 | 第29页 |
二、公证员由单一的证明人向复合型的法律人转变 | 第29页 |
三、配备特定必要人员 | 第29-30页 |
四、配备网络化的公证平台 | 第30页 |
第二节 公证客体深入化 | 第30-31页 |
一、著作权公证的深化 | 第30-31页 |
二、专利权公证的深化 | 第31页 |
第三节 公证内容多样化 | 第31-34页 |
一、公证方式的多元化 | 第31-32页 |
二、公证类型的多样化 | 第32页 |
三、公证文书证明内容的深入化 | 第32-34页 |
第四节 公证程序完善化 | 第34-37页 |
一、完善网络证据保全公证的程序 | 第34-35页 |
二、提前公证启动的时间 | 第35-37页 |
第五节 公证文书完善化 | 第37-39页 |
一、公证文书瑕疵问题应对 | 第37-38页 |
二、加强与司法部门沟通 | 第38-39页 |
结语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