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目录 | 第8-9页 |
绪论 | 第9-14页 |
一、 库切的生平与创作 | 第9-10页 |
二、 国内外库切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三、 本文的立论基础及创新 | 第12-14页 |
第一章 库切小说寓言性研究的理论依据 | 第14-23页 |
第一节 西方寓言理论的传统界说 | 第14-17页 |
第二节 库切小说与本雅明寓言理论 | 第17-20页 |
第三节 库切小说与詹姆逊的“民族寓言”论断 | 第20-23页 |
第二章 库切寓言性小说对历史和传统小说真实观的颠覆 | 第23-34页 |
第一节 揭示历史的虚构性 | 第23-28页 |
一、 《彼得堡的大师》与《群魔》:破碎化的心灵独白 | 第24-25页 |
二、 《福》与《鲁滨孙漂流记》:南非民族忧患 | 第25-27页 |
三、 《迈克尔·K 的生活和时代》与《城堡》:灵魂的孤独守望 | 第27-28页 |
第二节 暴露小说的虚构性 | 第28-34页 |
一、 《伊丽莎白·科斯特洛:八堂课》:被拼贴而成的文学课堂 | 第29-31页 |
二、 《慢人》现代人困境的露迹 | 第31-34页 |
第三章 库切小说寓言性的成因 | 第34-44页 |
第一节 个人成长中的困境与探索 | 第34-37页 |
一、 对自己身份的不断追问 | 第34-35页 |
二、 在道德和情感中徘徊 | 第35-37页 |
第二节 南非:一部血与泪的历史现实 | 第37-44页 |
一、 “文明人”与“野蛮人”的祛魅 | 第37-40页 |
二、 “自我”和“他者”的转化 | 第40-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注释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